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37篇 |
免费 | 118篇 |
国内免费 | 14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85篇 |
丛书文集 | 157篇 |
教育与普及 | 1030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05篇 |
现状及发展 | 40篇 |
研究方法 | 1篇 |
综合类 | 397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64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123篇 |
2020年 | 118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68篇 |
2015年 | 126篇 |
2014年 | 361篇 |
2013年 | 221篇 |
2012年 | 332篇 |
2011年 | 335篇 |
2010年 | 455篇 |
2009年 | 417篇 |
2008年 | 349篇 |
2007年 | 348篇 |
2006年 | 279篇 |
2005年 | 320篇 |
2004年 | 203篇 |
2003年 | 156篇 |
2002年 | 136篇 |
2001年 | 136篇 |
2000年 | 118篇 |
1999年 | 68篇 |
1998年 | 69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46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正>在上一次全球变暖中,人类的适应能力无疑经受了极大的考验。这次变暖发生在中石器时代(约15000年前~5000年前),当时居住在欧洲的人类在可怕的环境剧变中,究竟遭遇了什么?这是考古学上最恒久的奥秘之一。为了破解这个奥秘,考古学家希望能找到当时人类的遗存来了解当时的人们吃什么,他们的饮食如何随着气候变暖而改变,有哪些疾病困扰着他们,绝望是否引发了暴力,他们具有怎样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等等。 相似文献
52.
53.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27(1):107
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布公报称,全球专利申请总量已突破100万件大关。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同时指出,中国正日益注重利用《专利合作条约》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54.
封闭经济体中可以进行经济协同的空间较为狭小,经济全球化则深刻改变了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上扮演的角色。商品、服务、资金、人员等各类要素的流动和分配方式更为多元,为各类经济活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更多方案。一直以来,生活消费品的最终阶段并非止于消费者,而是需要进一步延伸至垃圾处理、回收和再利用环节。长期以来,作为全球制造中心,中国通过大量进口原材料. 相似文献
55.
56.
57.
奥特马尔·埃登霍费尔知道,在针对有些议题时他不能够保持冷静,因此,当他坐在国际气候会议的前排时,在桌子上贴了一张"不要发脾气"的纸条,一旦讨论异常激烈的时候,他便要看一眼这张纸条. 相似文献
58.
ENSO和北极涛动对东亚冬季气候异常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NCEP/DOE再分析资料以及我国温度和降水台站资料, 以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El Niño and 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冷、暖位相的冬季作为背景, 结合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 AO)的月际异常, 对两者影响东亚冬季气候异常的综合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当El Niño和AO负异常或者La Niña和AO正异常相互配置时, 我国北方气候异常主要受AO影响, 南方气候异常主要受ENSO影响, 并且该气候异常与已经认识到的AO和ENSO影响东亚气候异常的机理相一致. 然而, 当El Niño和AO正异常或者La Niña和AO负异常相互配置时, 尽管我国北方气温仍主要受AO影响, 但我国大部分地区, 特别是南方的气候异常呈现出与已有认识很不一样的变化模态. 进一步的分析认为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平流层和对流层相互作用以及东亚地区中低纬相互作用的不同, 这会导致在前者的冬季, 大气环流主要表现为纬向对称性, 中低纬相互作用偏弱, ENSO和AO对东亚的影响表现出线性的作用; 而在后者的冬季, 则不利于大气环形模态的维持, 导致东亚地区中低纬相互作用偏强, ENSO和AO对东亚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的相互叠加. 相似文献
59.
东北地区冬半年大雪-暴雪日数气候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雪和暴雪是东北冬半年(前一年11月~次年3月)发生主要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是我国当前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此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东北大雪和暴雪天气个例的成因和天气预测,对其气候预测研究甚少,因为大雪-暴雪年际变率非常大,气候规律复杂,同时动力模式对中高纬气候预测能力较低,预测非常困难.本文基于东北冬半年大雪和暴雪日数的年际增量的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系统,尝试开展东北地区大雪-暴雪日数的气候预测.本文选取4个具有物理意义的预测因子,包括东北北部地区前期9月土壤湿度异常的陆面过程的影响、表示冬季西北太平洋海气过程的预测因子、前期夏季马斯克林高压和前一年前期冬半年东北暖湿气流,研制东北地区冬半年大雪-暴雪日数气候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1963~2011年(48年)独立样本交叉检验和1983~2010年(28年)独立样本回报检验,两种检验结果均表明该预测模型对东北大雪-暴雪日的年际增量及其距平百分率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48年的交叉检验中,年际增量(距平百分率)相关系数是0.86(0.77),均超过0.01的显著性水平.距平百分率绝对误差是16%,平均均方根误差是20%.本研究结果为东北大雪-暴雪日数的气候预测研究提供一个有效预测方法和预测模型,值得在预测实际业务中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60.
21世纪东亚季风变化:CMIP3和CMIP5模式预估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3和最新的第5阶段中共42个气候模式的数值试验结果,首先定量评估了它们对于当代东亚冬、夏季风气候态的模拟能力;而后在SRES A1B中等温室气体排放情景或者RCP4.5中等偏低辐射强迫情景下,根据择优选取的31和29个气候模式分别对21世纪东亚冬、夏季风变化进行了预估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1980~1999年参照时段,21世纪东亚冬季风强度整体上变化不大,在区域尺度上则表现为在东亚约25°N以北地区减弱,在其南部加强,这主要是源于阿留申低压系统减弱和北移所引起的西北太平洋和东北亚地区大气环流变化,同时也与东北亚地区西北至东南向热力对比和气压梯度减小有关.另一方面,东亚大陆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海陆热力差异加大导致21世纪中国东部夏季风环流略有加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