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39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数据     
【386亿】台北市386亿打造台湾第一个光纤智慧城市近日,台北市政与台湾智慧光网联盟签署台北市光纤网络委外案合约,投入386亿元(新台币,下同)建置,将台北打造为台湾第一个光纤智慧城市。台北市长郝龙斌表示,台北市拥有百分百普及的下水道建设,台  相似文献   
32.
通信之光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互联网上的信息靠什么传送呢?答案是:通信技术.光纤通信、电缆通信和无线通信等技术构成了“通信世界”,人们将通信的能力称为带宽.光纤通信是能够提供最大带宽的通信技术,80%以上的网络流量会在光纤网络上传送.作为互联网基石之一的光纤通信技术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长久探索 认识光的本质 光通信真正成为现实,是在人们对光的本质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 古代人类就已经了解到光学的一些基本现象和规律.例如公元前5世纪,我国《墨经》中对小孔成像、凹面镜成像的描述,古希腊欧几里得的光反射定律等.而现代光学大致开始于1 7世纪,以荷兰的斯涅尔给出折射定律为起点,几百年间积累了丰富的光学知识.  相似文献   
33.
近几年来,由于WWW技术、动态网页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的数据、声音、图象文件在网络上传送,造成局域网规模的不断增大,基于Web的Internet/Intranet应用也要求更高的通信带宽。万兆以太网可用于局域网的主干和城域网建设,并实现与光纤广域网的连接。  相似文献   
34.
全光通信是光纤通信发展的必然方向,有源光电子器件是构建全光通信网络的重要基础。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种有源光电子器件的现状及发展情况,并对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35.
为了满足当今信息时代的竞争所需,农村小型有线电视网络设计的范畴必须与时俱进,不间断地对有线电视的传输网络构架进行更新,故而一定要竭力将其变化扩容升级。在当下的竞争中谋取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6.
郑锋 《科技信息》2011,(3):379-380
针对电力通信光纤网络的恢复,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电力光纤网络恢复优化算法,算法以电力光纤网络的虚拓扑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模拟鸟群觅食行方式获得网络业务受损节点恢复方案。结果表明,粒子群算法可以快速、有效求得网络恢复问题的优化解,是求解网络恢复问题的一个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37.
PICS中故障监测动态语音报警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纤工业控制系统(FICS)中故障监测实时动态语音报警是实现现场监控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FICS的特殊要求,分析了故障监测实时动态语音报警模块的构成及功能,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Visual C++,研制了整套模块,成功地实现了故障监测实时动态语音报警。  相似文献   
38.
要建立一套会议电视系统,目前的技术方案有很多种,这里介绍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会议电视系统——完全基于现有光纤网络的非压缩数字基带传输会议电视系统。  相似文献   
39.
矿井通信网络系统数字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煤矿通信系统的特点,以集成化的网络技术为基础,结合自动化、网络、通讯、数据库、信息系统等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提出了一种矿井数字通信网络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40.
随着现代通信产业的发展,光缆这种传输介质已大量应用于通信传输。对光缆网络的监测,传统是采用监测传输误码率值的形式,也就是当误码率值超过门限值时,便关闭通信系统,然后进行抢修。但是仅仅依据误码率值是否超过门限值来断定,还不足以确定故障是在传输设备中还是在光纤网络上。所以要确定故障原因,不仅要对传输设备监测,还要对光纤网络进行监测,这对于以人工方式测试维护是十分费时费力的。并且在通信光缆媒体设备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要求以原有的维护人员,保障光缆传输线路的畅通无阻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就必需实现对通信光缆线路的自动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