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3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Li/MgO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引入铌的氧化物可降低活性温度,750℃以下便达到最高C2烃产率。铌与锂、镁有多种结合方式,引入方法对活性测试结果有重要影响。铌不与镁紧密结合且分布于锂、镁之间时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32.
本文报道了格氏试剂与α.ω——二溴代烷在Li_2CuCl_4催化下的不对称偶联反应。指出了二溴代烷碳链长度和反应温度对单偶联产物收率的影响,并对Li_2CuCl_4在此反应中的催化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3.
研了酶作用对改性蛋白质结构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充分表明:改性蛋白质的平均分子量与其水解度成反比关系。等电溶解度随水解度的增加成对数函数规律增加,极性与平均分子量成反比关系,柔性与平均分子量成负指数函数关系。这些均与理论研究结果一致。同时,憎水性随水解度的增加而呈反比例关系减小,而且与平均分子量成正比关系。根据以上结果,作者认为:改性蛋白质的平均分子量,极性,柔性和憎水性与酶作用之间存在明显的定量关系,可用来作为描述改性蛋白质结构性质的指标。  相似文献   
34.
《中国基础科学》2006,8(1):47-47
细胞浆内的β抑制因子可选择性与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并抑制受体作用。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研究小组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马兰研究小组发现,其还具有将信息直接传人细胞核的功能。研究人员实验观察到阿片类药物和细胞膜上δ阿片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一个成员)结合后能促使β抑制因子从细胞浆快速迁移到细胞核内。并通过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5.
利用不对称交叉偶联反应合成S-(+)-萘普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β-氨基烷基膦的NiCl2配合物为手性催化剂,以6-甲氧基-2-溴萘和a-溴代丙酸酯的有机锌试剂为原料,通过不对称交叉偶联反应合成S-(+)-萘普生.  相似文献   
36.
本文综述了有机锡试剂和有机亲电试剂的交叉偶联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对交叉偶联反应的机理也做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37.
本文对化学偶联反应的发生条件加以详细探析,发现化学偶联反应的发生不仅需满足已知的特定热力学条件,而且也应满足一定的动力学条件.若只有两个基元反应偶联,在弛豫时间里,该动力学条件:JT_1A_1~2—JT_2A_2~2>0,这一结果也说明了文献[3]中的结论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38.
β—环糊清—β—萘酚包结物的固相不对称氧化偶联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β-环糊精包结中的β-萘酚在固相条件下的不对称氧化偶联反应,得到了光学纯度最高可达34%的R-(+)-1,1-联萘基2,2-二酚。  相似文献   
39.
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测定了临氢条件下CO和亚硝酸乙酯在催化剂上吸附的红外光谱,发现氢气会影响CO在催化剂活性中心上的吸附,且氢气与CO会发生甲烷化反应,氢气与亚硝酸乙酯反应生成乙醇和少量的乙腈,因此,CO催化偶联反应中加入氢气后,CO的转化率和草酸二乙酯选择性均降低。  相似文献   
40.
以对羟基苯甲醛和丙二酸为原料,经Knoevenagel缩合反应,酯化、仿生氧化偶联、DDQ脱氢、还原和水解等反应步骤,合成了6种未见文献报道的苯并二氢呋喃新木脂素和苯并呋喃新木脂素类化合物(1~6).其中两分子对羟基苯丙烯酸甲酯仿生氧化偶联为它的二聚体(1)和DDQ脱氢反应是整个合成路线的关键步骤.DDQ脱氢反应可成功实现由苯二氢呋喃向苯并呋喃环转化,这为合成苯并呋喃新木脂素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