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371篇 |
免费 | 374篇 |
国内免费 | 52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511篇 |
丛书文集 | 1797篇 |
教育与普及 | 111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894篇 |
现状及发展 | 142篇 |
研究方法 | 2篇 |
综合类 | 278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3篇 |
2023年 | 425篇 |
2022年 | 426篇 |
2021年 | 585篇 |
2020年 | 330篇 |
2019年 | 316篇 |
2018年 | 157篇 |
2017年 | 221篇 |
2016年 | 309篇 |
2015年 | 694篇 |
2014年 | 1952篇 |
2013年 | 1696篇 |
2012年 | 2349篇 |
2011年 | 2634篇 |
2010年 | 2530篇 |
2009年 | 2788篇 |
2008年 | 2695篇 |
2007年 | 2343篇 |
2006年 | 1787篇 |
2005年 | 1388篇 |
2004年 | 1014篇 |
2003年 | 853篇 |
2002年 | 717篇 |
2001年 | 683篇 |
2000年 | 573篇 |
1999年 | 407篇 |
1998年 | 334篇 |
1997年 | 314篇 |
1996年 | 266篇 |
1995年 | 252篇 |
1994年 | 200篇 |
1993年 | 154篇 |
1992年 | 192篇 |
1991年 | 171篇 |
1990年 | 152篇 |
1989年 | 154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4篇 |
1965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73.
一、晚茬小麦的生育特点
1、冬前苗小、苗弱。晚茬小麦由于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500℃,主茎叶片少,单株分蘖少,根系发育差,次生根较少。麦田总体表现为苗小、苗弱,与适播小麦相比,整体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74.
75.
套种模式 麦播前,留好带型,其带型为:130-135厘米带宽,即麦带60厘米,种3行麦;烟麦70~75厘米,栽植一行烟。 相似文献
76.
白翅潜叶蝇在福建省的发现
1981年4月10日.田间调查发现.福鼎市桐山区流美村种植的小麦及大麦遭受一种潜叶性昆虫的为害,多数麦株叶片前半段干枯,远远望去,全田呈现一片斑驳状枯白,虫株率达100%.产量损失二成以上。不久.白琳区和点头区等地亦相继传来灾情。 相似文献
77.
详细阐述了省道002线分水岭到仲宫段跨越地带地层的时代、岩性,划分了岩、土的工程类别,为道路和桥梁设计、支挡物设置及工程概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8.
<正> 1995年石河子地区种植的46.26万亩冬春小麦喜获丰收,总产比1994年增长了35%,平均亩产289公斤,比1993年的270公斤增加了19公斤,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好记录,涌现出了122、142、143、总场、148、151、152等四亩产超过300公斤的团场,石总场万亩小麦超过500公斤高产田,现仅从气象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利弊影响作分析,为今后冬春小麦的生长期间合理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9.
解放后,淮北地区小麦生产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1987年单产突破250kg后,出现10年徊徘,至1997年亩产才突破350kg,开始走上高产台阶。10年徊徘,除一些年份遇到不可抗御的自然灾害外,主要是指导本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理论和技术不配套。1 淮北地区小麦生产发展阶段 低产阶段:1949—1978年,小麦亩产在100kg以下,产量低而不稳,提高缓慢;生产上使用老品种,依靠土壤自然肥力和少量农家肥。这一阶段可称为“自然产量阶段”。 中产阶段:小麦亩产超过100kg,标志着开始进入中产水平。 相似文献
80.
公路工程规模大,标准高,技术复杂,需要入、财、物的巨大投入和高度机械化作业,因此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充分、扎实、严细,是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