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6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383篇
系统科学   344篇
丛书文集   314篇
教育与普及   1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46篇
现状及发展   48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7838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441篇
  2011年   471篇
  2010年   413篇
  2009年   505篇
  2008年   562篇
  2007年   423篇
  2006年   380篇
  2005年   330篇
  2004年   312篇
  2003年   343篇
  2002年   312篇
  2001年   308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206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7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利用英国East Anglia大学CRU高分辨率地面温度格点资料和EOF, REOF及线性趋势等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地面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近百年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空间一致性是高原气温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除此之外,高原气温在空间分布上还存在东西、南北反相结构.利用方差最大化旋转可将高原气温变化分为高原中部区、西部区、北部区、南部区及东部区.近百年来高原气温处于上升通道,气候倾向率约为0.07?C/10 a,经历了四次冷暖交替的时期:1901?1930年为冷期;1931?1950年为暖期,气温显著升高;1950年开始一直到1980年前后,高原气温总体变化比较平稳;而从1980年至今,高原的气温都处于快速上升的通道.高原气温的变化主要以准60年周期为主,同时还有30年准周期振荡,存在多个突变点.高原各个区域近百年来气温都处于上升状态,青藏高原中部区气候倾向率达0.065?C/10 a,西部区上升趋势最显著,气候倾向率达0.128?C/10 a,北部区为0.108?/10 a,南部区为0.015?/10 a,东部区为0.022?C/10 a,且大部分区域都通过α=0.01的信度检验.各区域有不同的温度变化特征,中部区和北部区相似,而东部区正负交替比较频繁.  相似文献   
952.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决策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从是否现金分红和现金股利支付水平2个维度,建立公司现金股利决策模型,分析确定影响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2001-03中国证监会再融资政策的调整,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意愿,现金股利已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的主要形式。公司留存收益的比例越高,则现金分红的可能性越大,支持了股利的生命周期理论。而从现金分红公司的股利支付水平来看,盈利水平越高,成长性越好的公司,现金股利的支付率却越低,其原因在于中国部分优质上市公司为达到再融资的监管要求而勉强分红,从而导致了中国A股市场现金股利总额占净利润总额的比例偏低。  相似文献   
953.
讨论了外加驱动场和原子介质自发辐射量子相干来调控固定腔中四能级原子介质的古斯-汉欣位移.研究表明,原子介质的自发辐射量子相干对古斯-汉欣位移的影响较大,在具有一定强度的自发辐射量子相干时,外加驱动场的强度和失谐对透射光和反射光的古斯-汉欣位移调控最为明显,可以实现大的古斯-汉欣位移.  相似文献   
954.
全级配混凝土梁动强度提高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细观力学方法对全级配混凝土梁的动强度提高机理进行研究.假定混凝土由骨料、砂浆和界面三相材料组成,按全级配混凝土实际配比生成随机混凝土骨料模型.采用塑性损伤模型并考虑材料的应变软化,利用全级配混凝土梁的静弯拉(破坏)试验标定骨料、砂浆和界面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对冲击荷载下全级配混凝土梁的动弯拉破坏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重点讨论惯性效应和应变率效应对混凝土材料强度增强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当应变率小于8s-1时,材料惯性对梁的极限荷载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当应变率大于8s-1时,材料惯性对全级配混凝土强度的动力增强因子(SDIF)影响增大.(b)当应变率小于20s-1时,率效应对SDIF影响较大,在高应变率区SDIF主要受材料惯性的影响.此外,探讨了初始缺陷(损伤)对全级配混凝土梁破坏荷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5.
以Ⅰ型裂纹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能量法和损伤能量释放率的概念,推导出一种用于描述裂纹尖端邻域内损伤场与断裂场的耦合效应参数:损伤型能量释放率.运用双G模型理论,应用ANSYS仿真分析三点弯曲梁的裂纹扩展过程,把得到的损伤型能量释放率结果与损伤断裂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盖下拱坝工程有限元模型,将人工底缝前沿损伤型的能量释放率、平均损伤、能量释放率以及损伤能量释放率4者随水位变化的发展进行比较,说明该参数可以综合考虑损伤与断裂的耦合效应.此外,建立了该参数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956.
通过实验室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业余男中长跑运动员在不同训练阶段的血乳酸清除率、心率恢复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得出了不同训练阶段运动员的运动强度安排、间歇时间安排应不同的结论.运动员在训练初期运动强度要小些,间歇时间为9min左右;训练三个月后训练强度可适当加大,间歇时间调整为8min左右;当系统训练半年后由于运动员的血乳酸清除率和心率恢复率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可以采用较大的训练强度,适当地缩短训练时间,将间歇时间调整为7min左右.  相似文献   
957.
为了研究带反馈机制的Ad hoc网络性能,提出了一种新的业务流刻画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S排队(Synchronized Queue)推导了业务流的离开函数,并结合反馈概率建立网络队长的数学表达式.同时,通过仿真实验深入分析了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网络队长与节点服务率成正相关,而与反馈概率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958.
采用液浸冷却方式的聚光光伏系统中液体层的存在会改变入射到电池表面的光强与光谱分布,因此准确测量液浸液体的光谱透过率非常重要.通过分光光度计对去离子水、异丙醇、乙酸乙酯和二甲基硅油候选液体进行了检测,然后用光度学的方法修正得出了候选液体的真实光谱透过率.与传统封装太阳电池材料的光谱透过率相比,这4种液浸液体的透过率要高.基于浸没硅太阳电池的归一化光电流密度分析得出二甲基硅油导致的功率损失最小,去离子水引起的损失最大,后者要比前者多5%左右.  相似文献   
959.
泥沙颗粒跃移运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流中泥沙颗粒的跳跃运动是推移质运动的重要形式,根据泥沙颗粒运动过程的受力分析,建立了忽略颗粒旋转和紊动影响的泥沙颗粒跃移运动模型,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了跃移运动方程,得到了跃移运动参数(跃移长度、跃移高度、跃移速度)的统计特性,所得结论与实验资料吻合较好;通过对数值计算结果回归分析,得到了跃移运动参数以及输沙率的数学表达式,对于了解推移质运动机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0.
山区河流河床结构对推移质输沙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床结构是山区河流河床在洪水过程中达到较强阻力及较高河床稳定性时床面大颗粒的组合,对山区河流的推移质输沙起重要影响.引入河床结构强度S对山区河流河床结构进行定量化研究,使用河床结构测量设备对河床强度进行测量,采用类似于坑测法的子母双槽进行推移质输沙率实测,对云南小江流域的15条主要支流河床结构及推移质输沙进行野外实测,发现推移质输沙强度至少受单宽水流能量与河床结构发育程度共同影响,在同等级水流能量条件下,河床结构的发育程度越高的河流(或河段)其推移质输沙强度越小,河床强度值越小的河流(或河段)推移质输沙强度越大.单宽水流能量小于50kg/(m·S)、河床结构强度大于0.35时,推移质输沙率接近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