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50篇
系统科学   16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137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5年   1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法(GC)建立蜂胶超临界CO2萃取物(SEP)的指纹图谱,用于鉴别市售超临界CO2萃取的蜂胶类产品.研究发现来自9省份的16批蜂胶样品超临界CO2萃取物的GC图谱具有9个共有峰,其图谱信息构成蜂胶超临界CO2萃取物的指纹图谱,与所得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8.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精密性试验、重现性试验和稳...  相似文献   
2.
选用不同方法制备PtRu/C催化剂,运用循环伏安法、线性扫描法和计时电流法来检测乙醇及CO在不同方法制备的PtRu/C催化剂上的电催化氧化情况.发现无论在酸性溶液还是在中性溶液中,方法3制备的PtRu/C催化剂对乙醇和吸附态的CO的电氧化都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用巨正则转换矩阵蒙特卡罗(GC-TMMC)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研究了体相CO2单位分子的过剩熵与其约化自扩散系数(D*s)的标度关系。过剩熵主要考虑3种定义:总体过剩熵sex,以分子重心径向分布函数定义的二体熵s(2)c和所有原子径向分布函数定义的二体熵s(2)t。结果表明,总体过剩熵sex与D*s之间存在明显的标度关系,并且独立于状态点所处的相态,可以用热力学量-过剩熵来关联动力学量-自扩散系数(约化方式);二体熵在小于超临界温度范围内的标度结果偏离了-sex-D*s的“共同曲线”。本文拓展了过剩熵标度律在分子流体中的应用范围,得到了其在体相CO2自扩散系数关联中的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4.
 CO2咸水层封存是减少人为CO2排放最有效的选择之一,是人工制造巨量碳汇的新型地质工程。全球商业化规模CO2封存项目和中试尺度的现场试验10年以上的平稳运行表明,CO2咸水层封存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本文从CO2咸水层的封存机制、储量评价、监测和预测、安全评价和利用方面作了系统评述。水热实验和数值模拟是目前水-岩-CO2相互作用过程和CO2封存机制研究的重要方法,但需要现场试验数据的验证。储量评价主要基于CO2溶解捕获原理,参数的确定方法及不同尺度上方法的选择仍需进一步研究。以地震法为代表的地球物理方法能够有效监测储层中CO2晕的形态,但价格昂贵不宜广泛应用,新方法的试验很有必要;地球化学方法能够及时反映CO2注入后的运移及储层的响应,简单易行,成本较低,但需要监测孔;数值模拟方法能为CO2晕的运移形态和方向提供依据;需要依托一套适用性强的多种方法联用监测技术。安全评价技术包括数值模拟、岩石力学参数测定及各种模型建立,还需从公众认可度及加入大规模项目数据角度提高和完善。考虑到成本问题,CO2咸水层利用值得重视,特别是实现地热可持续开发利用的CO2-EATER技术的发展。国外在CO2海相咸水层封存的技术发展较快,国内沉积盆地可用于CO2封存的咸水层多以陆相沉积为主,储层水化学、水文地质和矿物岩性特征与海相咸水层有很大差异,非均质性也较突出,需要在借鉴和学习国外经验的同时突出自己的特色和重点。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设施农业增施CO2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减少CO2的逸散损失,降低成本,本研究以增施CO2利用效率计算方法为基础,分析了增施CO2利用效率的可能影响因素,探讨了提高CO2施肥经济效益的有效技术与方法。分析表明,影响增施CO2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为设施的换气次数、设施内外CO2浓度差和植物的光合能力。因此,在进行CO2施肥时,应综合考虑植物种类、生育阶段、栽培条件及其他环境要素等条件,选择适宜的CO2增施方法、施肥浓度和施肥时间。  相似文献   
6.
    
Pd typically exhibits relatively low catalytic activity in CO oxidation, as CO is apt to be adsorbed on Pd to poison the surface for O2 activation. In this Letter, we report that this limitation can be overcome by integrating Pd with TiO2. The TiO2 was coated on Pd nanocubes with a controllable thickness using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 method. Given the different work functions of TiO2 and Pd, the electrons in TiO2 semiconductor will flow toward Pd. With the electron density increased on Pd, the adsorption of CO to Pd will be weakened while the oxygen activation can be facilitated. Meanwhile, the interface-confined sites at Pd-TiO2 may further enhance the oxygen activation. As the species adsorption and activation a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electron density, the performance of Pd-TiO2 in CO oxidation turns out to depend on the TiO2 thickness, which determines the number of transferred electrons, within a certain range (<1.8 nm). This work provides a new strategy for enhancing catalytic performance through tailoring charge densities in hybrid catalysts.  相似文献   
7.
利用纳米技术和半导化技术,制备了CuOBaTiO3 复合氧化物电子陶瓷电容型CO2 气敏元件,该元件可用于环境中CO2 气体的监测.该元件在127 ~477 ℃范围,对CO2 气体呈现较好的敏感特性;可测气体浓度范围0 ~95 %( 体积分数,下同),在低浓度范围(0~5% )内,电容与浓度呈线性关系;能经受高浓度CO2 气流的冲击,有较快的响应恢复速度;重现性和选择性较好;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CO2 气敏元件.  相似文献   
8.
以球形结构的固废离子交换树脂为原料,经CO2活化、酸洗处理制得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较大中孔孔容的树脂基球形活性炭(HRSAC),然后在其表面负载聚乙烯亚胺(PEI)制得吸附材料PEI-HRSAC。系统考察了PEI负载量和吸附温度对CO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活化温度为950 ℃、活化时间为1 h的最佳活化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树脂基球形活性炭经酸洗处理后其比表面积为1365 m2/g,中孔孔容为2.04 cm3/g,中孔孔径主要分布在10~40 nm;PEI-HRSAC吸附材料对CO2的吸附性能随吸附温度和PEI负载量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当PEI负载量为65%、吸附温度为75 ℃时,PEI-HRSAC吸附材料对CO2的吸附量最高,约为4.09 mmol/g,在经过4次循环吸/脱附后吸附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3.66 mmol/g)。  相似文献   
9.
CO2倍增对植物的生态生理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中CO2浓度倍增的环境学效应已经起各国科学家的关注。其中,CO2倍增的植物生态生理效应研究表明,大气中CO2倍增对作物产量品质、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生理生化、植物环境等均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ZS195柴油机无氮(O2/CO2)燃烧试验装置,对柴油机在无氮进气条件下的起动性和排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无氮进气(O2/CO2)的混合程度对发动机的运行有显著影响,无氮进气条件下,进气中O2体积分数为0.6时,柴油机排放中NOx排放量与常规进气相比显著降低,HC、CO的排放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