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8篇
  免费   678篇
  国内免费   663篇
系统科学   500篇
丛书文集   285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82篇
综合类   7911篇
自然研究   15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453篇
  2011年   500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399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525篇
  2006年   473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365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84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可变信息标志诱导下的路径选择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可变信息标志(VMS)被广泛应用于动态交通管理中.元胞传输模型(CTM)可以很好的模拟交通流激波、排队形成与消散等交通流动力学特性.应用CTM研究了无信息诱导路径选择、基于VMS的近视转换和有界理性路径选择等三种规则,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后两种规则可以减少系统 总出行时间,信息服从率越高, 系统的改善程度越大.当有界理性规则的``界'参数设置在一定区间内时,该规则优于近视转换规则, 否则不如近视转换规则.  相似文献   
32.
针对机载设备电子电路故障状态测试数据少、整体测试数据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本重采样的数据预处理方法。首先,采用超限学习机对原始数据集进行训练以挑选出分类准确的样本。然后,对其中的少数类和多数类分别采用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 SMOTE)进行过采样和局部密度欠采样处理;并将错误分类的多数类样本作为干扰因素进行删除。通过以上两种手段可以均衡数据集,并控制数据规模防止过拟合,提高对故障样本的检测率。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重采样算法,所提算法整体效果优良且稳定,对电子电路故障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大量仿真表明,基于幅度和的改进型加权比特翻转(modified sum of the magnitude based weighted bit flipping, MSMWBF)译码算法对于行重/列重较小的低密度奇偶校验(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码而言,展现出巨大的性能优势,但对于行重/列重较大的基于有限域几何(finite geometry, FG)的LDPC码,性能损失严重。首先对此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其次,引入附加的偏移项对MSMWBF算法的校验方程可靠度信息进行修正,提高了算法对行重/列重较大的LDPC码的译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误比特率为10E-5时,相比于MSMWBF算法,在适度增加实现复杂度的条件下,所提算法可获得约0.63 dB的增益。  相似文献   
34.
The 16-ary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16QAM) is a high spectral efficient scheme for high-speed transmission systems. To remove the phase ambiguity in the coherent detection system, differential-encoded 16QAM (DE-16QAM) is usually used, however, it will cause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about 3 dB as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16QAM. To overcome the performance loss, a serial concatenated system with outer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and inner DE-16QAM is proposed. At the receiver, joint iterative differential demodulation and decoding (ID) is carried out to approach the maximum likelihood performance. Moreover, a genetic evolu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he extrinsic information transfer chart is proposed to optimize the degree distribution of the outer LDPC codes. Both theoretical analyse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algorithm not only compensates the performance loss, but also obtains a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gain, which is up to 1 dB as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non-DE-16QAM.  相似文献   
35.
一种磁悬浮系统的降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升  梅雪松  郝晓红  姜歌东  陶涛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0):2256-2259,2263
针对电压控制的磁悬浮系统设计了时间最优控制算法以获得电流最速响应,并推导了控制系统硬件对电流响应速度的约束关系;根据跟踪误差改变控制器参数以精确地跟踪设定电流;根据在线辨识得到的线圈参数计算最终控制电压以维持理想电流。这种算法能够使电压控制取得与电流控制同样的效果,简化了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并提高了对线圈参数时变的鲁棒性。磁悬浮小球电流响应实验与悬浮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该算法还可扩展到其他电压控制电流的场合。  相似文献   
36.
分组变权综合评估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变权综合决策方法的基础上,将变权分析理论引入多方案多评估指标的决策分析中,提出了一种分组变权综合评估方法,建立了分组变权综合评估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一个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37.
具有可变抽样区间的二维EWMA控制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二维EWMA控制图进行了可变抽样区间设计,利用Markov chain方法计算出了过程的平均报警时间,数据结果显示,所设计的控制图较常规的固定抽样区间控制图能更快更准确地发现过程的变化.  相似文献   
38.
基于神经网络的全局滑模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类非线性不确定离散时间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趋近律的全局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分别用两个前馈神经网络(FNNs)自适应调整趋近律中的参数ε和δ,克服了常规变结构控制方法中需要预先设定趋近律中参数的限制。在用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对系统进行模型估计的同时,基于平移滑平面的设计方案,实现了系统的全局鲁棒滑模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该方案使系统一开始就处于滑平面上,消除了系统抖振,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9.
永磁交流位置伺服系统串级复合滑模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永磁同步电动机位置伺服系统负载力矩和转动惯量变化大、干扰力矩强的特点,以及统一滑模变结构控制速度限幅的难题,提出并设计了串级复合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其中速度环通过增加积分环节来消除滑模控制的力矩抖动,位置环通过复合滑模控制的设计来消除稳态滑模控制的抖振.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不仅响应速度快、无超调、控制精度高,同时对负载扰动和系统参数摄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0.
噪声背景中周期信号的循环平稳性是信号处理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本文利用随机循环平稳过程的有关理论研究复杂随机动态系统中的随机共振现象.依据系统输出的一维准稳态概率密度近似理论,本文推导了系统输出二维跃迁概率密度、稳态自相关函数和系统输出信噪比的公式.输出信噪比随着输入噪声强度增加而呈现的随机共振现象,理论分析和数值试验结果非常吻合.此理论为随机共振理论的一种非绝热描述,不仅能够解释经典随机共振现象,而且能够描述驻留随机共振现象,对于复杂随机动态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