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433篇 |
免费 | 782篇 |
国内免费 | 1151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4714篇 |
丛书文集 | 295篇 |
教育与普及 | 5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3篇 |
现状及发展 | 123篇 |
综合类 | 181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7篇 |
2023年 | 286篇 |
2022年 | 395篇 |
2021年 | 455篇 |
2020年 | 520篇 |
2019年 | 350篇 |
2018年 | 338篇 |
2017年 | 443篇 |
2016年 | 479篇 |
2015年 | 623篇 |
2014年 | 997篇 |
2013年 | 884篇 |
2012年 | 1296篇 |
2011年 | 1336篇 |
2010年 | 1042篇 |
2009年 | 1426篇 |
2008年 | 1309篇 |
2007年 | 1647篇 |
2006年 | 1433篇 |
2005年 | 1257篇 |
2004年 | 1147篇 |
2003年 | 932篇 |
2002年 | 828篇 |
2001年 | 701篇 |
2000年 | 578篇 |
1999年 | 428篇 |
1998年 | 294篇 |
1997年 | 304篇 |
1996年 | 276篇 |
1995年 | 202篇 |
1994年 | 211篇 |
1993年 | 156篇 |
1992年 | 143篇 |
1991年 | 114篇 |
1990年 | 113篇 |
1989年 | 74篇 |
1988年 | 77篇 |
1987年 | 50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5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61.
近年来,受水库蓄水及降雨等因素影响,造成大量水电站库岸边坡变形加剧,一旦失稳极可能对电站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危害。本文选取距HD水电站坝址约6 km,方量约353万立方米的库岸边坡变形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采用野外地质精细调查、室内试验、三维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对该变形体的稳定性及成因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岸坡变形体基岩以玄武岩、凝灰岩为主,覆盖层总体较薄,主要为碎石土,变形体的持续发育由多因素耦合作用引起;当暴雨或水库蓄水时,变形体有效应力减小,位移量增加,滑面剪应变增量增加且贯通性更好;三维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天然、暴雨、低蓄水位(1586 m)和高蓄水位(1691 m)工况下的最大变形量分别为33.9 cm、56.2 cm、79.5和88.6 cm;该变形体的发育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天然情况下的稳定阶段和暴雨或水库蓄水后的加速变形阶段,暴雨和库水位上升是促进该变形体持续变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2.
浙江杭温水平岩层隧道内滞后型岩爆频发,但目前对于其孕育机理和时空倾向性研究不足。故采用有限差分软件,通过地应力测试和统计现场岩爆资料的方法,研究分析滞后型岩爆时空特征机制。结果表明:(1)滞后型岩爆具有明显的时空倾向性特征。近70%的滞后型岩爆时间上发生在该区开挖6~30 d,空间上滞后于掌子面30~100 m之间;且多发生中等岩爆,岩爆等级及可能性随时空变化呈现倒“V”形趋势。(2)硬岩在高地应力环境中具有明显的延性与时效变形特征;在卸荷条件下,应力释放率的逐渐增加是诱发滞后型岩爆的最主要因素。(3)开挖一定距离后,隧道周边不同位置处都出现应变能突变,且保持较高的应变能密度,易发生等级较高的岩爆。上述结果为以后预测滞后型岩爆和施加相应支护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3.
为了预防机库火灾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且为火灾疏散研究提供更好的实验平台,本文基于Pathfinder建立大型民用机库的疏散仿真模型,根据真实人体参数设置人员性别、身高、肩宽、移动速度等属性,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出人员疏散路径和疏散时间,并参照Pathfinder模拟结果选用Unity3D引擎进行虚拟现实环境搭建、交互设计和Agent模型的构建,开发机库虚拟现实应急疏散仿真系统。在群体疏散模拟子模块中模拟8种不同起火位置的疏散情况,并在单人疏散演练子模块中,邀请10位测试者,在机库虚拟环境中选取6个不同的初始位置,进行了5轮疏散测试,结果表明:虚拟现实环境中的模拟结果与Pathfinder模拟结果接近,验证了虚拟现实疏散仿真系统模拟的有效性;单人疏散演练中测试者经过两到三轮练习,疏散时间明显缩短并趋于稳定,验证虚拟现实疏散演练系统可帮助用户提升应急疏散能力。 相似文献
64.
煤矿开采引发地表岩土层移动变形,进而导致建筑倒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离层注浆是减缓地表沉降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研究淮南矿区倾斜地层采动离层的发育和稳定性,基于关键层理论,建立由主关键层、注浆阻隔层、亚关键层组成的采动覆岩注浆离层力学结构模型,提出注浆离层稳定性力学判据。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分别建立水平和倾斜地层模型,模拟煤层开采过程中裂隙演化规律及可注浆离层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水平和倾斜地层导水裂隙均未贯通注浆阻隔层,主关键层底部均发育可注浆离层,水平地层可注浆离层开度比倾斜地层的开度更大。数值模拟证明采动覆岩注浆力学结构模型可以对采动离层稳定性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65.
基础河床冲刷逐渐成为水工建筑物等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传统分析方法基于欧拉网格法模拟,易出现网格畸变、计算不收敛等情况,降低了计算效率与精度.基于拉格朗日坐标系下无网格光滑粒子元法(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对河床冲刷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将泥沙相视为非牛顿流体,分为沉积物、推移质、悬移质三种状态;引入Drucker-Prager与Shields应力模型作为泥沙状态转化判断准则,为不同状态泥沙粒子赋予不同流变特性,使计算结果可准确描述水-沙耦合过程. 提出了基于SPH多相流模型的河床冲刷数值仿真改进算法,编写了泥沙冲刷计算模块,采用GPU进行计算加速,最后将所得数值水槽模型与Louvain溃坝试验及其他同类仿真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冲刷发展整体趋势;各时刻自由液面、水-沙交界面轮廓均方根误差均在合理范围内;数值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66.
为了减轻重型卡车驾驶员的疲劳,增加了减振机构来提高座椅的动态舒适性。提出一种基于模型标定的座椅动态舒适性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台架试验得到了空气弹簧的刚度和阻尼器的阻尼参数。然后对座椅进行模态试验和传递率特性试验,获得座椅模态频率与传递率信息,采用迭代寻参的方法确定连接部位的刚度和阻尼参数,从而建立准确的有限元模型。最后进行模态、传递率和随机振动仿真分析,通过仿真结果评估座椅动态舒适性。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的模态频率误差小于3%,传递率峰值误差小于10%,且该座椅固有频率与人体敏感频率不重合,座椅在非共振频率段的传递率较小。降低共振频率下传递率的波峰值与响应点的均方根加速度值可以提高座椅的动态舒适性。 相似文献
67.
针对无人机编队在飞行过程中任务发生变化的情形,提出了基于改进一致性理论的无人机编队航迹在线规划方法。首先,针对一致性算法进行改进,引入人工势场法,提出了考虑机间距离和相对速度的防碰撞策略;基于无人机相对位置和状态量,提出了考虑无人机转弯半径和速度的转弯策略。其次,基于编队拆分思想和RRT*算法,提出了基于拆分编队思想的在线航迹规划方法。仿真结果表明:防碰撞策略能使无人机之间在编队成形前保持安全距离,不发生碰撞;转弯策略能使编队在转弯过程中保持队形;编队重组的在线航迹规划方法能满足执行新增任务的情形。 相似文献
68.
69.
70.
针对常加速目标跟踪的最优观测者轨迹问题,基于最优控制理论建立最优观测者轨迹的优化模型,然后运用解析法得到全局精度指标下常速率观测者最优航向的必要条件,通过仿真讨论目标加速度、观测者速率、目标与观测者的初始距离、目标航向对最优观测者轨迹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目标从近处以较小加速度作接近观测者的运动时,观测者的最优轨迹较光滑;为对常加速目标进行精确跟踪,观测者应沿最优轨迹作高速率的机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