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7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327篇
系统科学   514篇
丛书文集   211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现状及发展   26篇
综合类   3491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王帅宇  张宇河  修春波 《系统仿真学报》2005,17(7):1717-1719,1735
提出网络控制系统全数字仿真的方法,针对目前Matlab没有提供NCS仿真模块的现状,设计出能够真实再现网络环境的延时模块,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套完整的网络控制仿真实验平台,只需一台计算机就能够完成包括网络数据包丢失和时序错乱等现象在内的各种NCS仿真实验,保证在进行NCS控制算法的比较研究时,网络延时状况是一致的。在该实验平台上进行NCS全数字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以上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2.
对地空导弹决策系统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对基于旅营两级决策组织导出的库所/变迁系统进行了描述,建立了防空C3I决策系统的Petri网模型.并引入了决策时延这一反映指挥决策系统能力的重要指标.对提高C3I决策系统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做了初步的探讨,证明了建立有色Petri网模型后,有效地提高了C3I决策系统决策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3.
线性脉冲时滞微分方程解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类n阶线性脉冲时滞微分方程零解稳定性的讨论,建立了零解稳定性的比较结果,给出了零解一致稳定、渐近稳定与指数稳定的充分条件.所得结论推广了相关结果。  相似文献   
84.
二阶非线性中立型时滞差分方程的正解存在性和振动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一类二阶非线性中立型时滞差分方程△^2(x(n)+^m∑i=1Pi(n)x(n-ki))+q(n)f(x(n-σ))=0的最终正解的存在性,并得出了其解振动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85.
李刚  王广军  苟小龙 《系统仿真学报》2005,17(9):2211-2213,2221
通过对传统模糊控制器的改进,提出一种新型的适合于变延迟系统的控制方法。在对控制对象动态特性的研究的基础上,将控制历史引入控制器的决策过程,设计出了一种基于控制历史的延迟系统模糊控制器。与传统的模糊控制器相比,该模糊控制器用历史的控制信息代替偏差变化率作为模糊控制的决策依据,能够及时地反映出被控制量的变动趋势。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可以明显地改善对延迟对象的控制效果,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6.
1.INTRODUCTION DiscreteHopfieldneuralnetwork(DHNN)isoneof thefamousneuralnetworkswithawiderangeofap plications,suchascontentaddressablememory,pat ternrecognition,andcombinatorialoptimiza tion[1~5].ThestabilityofDHNNmeansthatevery trajectorymustconvergetowardsanequilibrium point,oralimitcycle.Becausethestabilityof DHNNisthefoundationofthenetwork’sapplica tionsandisthemostbasicandimportantproblem,thestabilityanalysisoftheDHNNhasattractedcon siderableinterest.Manyresearchershavefocu…  相似文献   
87.
The packet queueing dela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erformance measures of a data network and is also a significant factor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scheduling buffer design for a network node. This paper presents a traffic queueing model for resilient packet ring (RPR) networks and a method for quantitatively analyzing queueing delays in RPR nodes. The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average queueing delays of different priority traffic for different transit queue modes. The simulations show that, in the transmit direction, lower priority traffic is delayed more than higher priority traffic, and that Class-A traffic is delayed more in a single-queue ring than in a dual-queue ring. In the transit direction, the secondary transit buffer in the dual-queue ring contributes more to the traffic delay than the primary transit buffer in the single-queue ring, which in turn causes more delay than the primary transit buffer in the dual-queue ring.  相似文献   
88.
By establishing the ionospheric eclipse factor (IEF) λ of the ionospheric pierce point (IPP) and its ionospheric influence factor (IFF) λ, and combining λ, λ with t of IPP, a new method of modeling high-precision ionospheric delay using GPS data-ionospheric eclipse factor method (IEFM)-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IEFM can effectively select the proper ionospheric models to model the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with different changes corresponding to annual, seasonal and diurnal variations. Initial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ection precision of ionospheric delay modeled by the IEFM seems to be close to that of using L3 GPS observations to directly correct the corresponding ionospheric delay.  相似文献   
89.
主要研究状态和输入都有未知时变延迟的下三角系统的输出反馈控制.关于延迟仅规定它是有界的,但它的边界和时变率是未知的.针对要研究的系统,首先提出一个新的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器;然后,为了处理有未知时变的状态,给出了一个新的变换和技术;最后,说明在所给的输出反馈控制器下所研究的系统是全局可控的.仿真结果说明了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0.
交通控制子区划分主要将相邻的众多交叉口划分为若干个交通子区进行干线协调控制,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现象,但现有方法划分出的交通子区无法满足实际协调控制的准确性与鲁棒性。为解决这一难题,结合当前流行的划分技术,考虑4个影响因素:信号交叉口间距、交通流量、周期、通行能力,建立模糊C均值聚类划分方法,再通过实例,借助Vissim仿真软件,验证方法的适用性与可行性。Vissim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协调控制方法相比,方法可使系统车均延误时间减少27%,协调相位行车时间减少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