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19篇
系统科学   117篇
丛书文集   51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1661篇
自然研究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在m次相对速度空间中,构造变质量系统相对于非惯性系的动能函数,建立变质量系统相对于非惯性系的Nielsen型高阶变分原理,得到变质量任意阶非线性非完整系统相对于非惯性系的各种广义Nielsen型方程,并加(?)讨论。  相似文献   
132.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革。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有些基本理论观点已不适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这类问题,要求我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发展的观点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33.
The multiobjective group decision-making problem under risk is common in realit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udy about risky multiobjective group decision-making problem where the index value is not certain. We give indexes classifying method and index normalizing formula of this type problem. By building objective function that minimizes general weighted distance from every alternative to the relatively best and worst alternative, the optimal membership degree of every decision-maker to every alternative can be obtained, and by building another objective function that minimizes general weighted distance from the optimal membership degree of every decision-maker to every alternative to the group optimal alternative and the group inferior alternative, the optimal membership degree of every decision-maker to every alternative can be obtained, which are both based on probability theory and fuzzy theory. Aftermost a model is established which collects group preferences. This method provides a new idea and  相似文献   
134.
压裂改造是低渗致密气藏增产的重要措施,而考虑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气藏开发动态预测是致密气藏开发的热点问题。大规模水力压裂也会造成改造区相渗与未改造区相渗出现差异,并且不同储集层类型也对应着不同的相渗关系。因此,基于差异化相渗的致密气藏一体化模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工程-地质一体化建模流程入手,考虑基质和裂缝的相渗差异,并结合3种储层地质及相渗关系形成了考虑差异化相渗的模拟流程,该模拟方法能有效解决前期返排阶段产水量拟合效果较差的问题。通过考虑差异化相渗的一体化模拟对低渗致密气藏3种储层类型的开发特征和开发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建立无因次压降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图版,用于评价气藏不同时期的开发效果。研究表明,残余气饱和度的高低决定了气井开始产气的滞后时间,残余气饱和度越低,气井返排期越长;在考虑差异化相渗的情况下,含水饱和度对采收率影响最为显著、渗透率次之,孔隙度与有效厚度影响较小。通过本文的研究揭示了不同储集层物性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对指导致密气藏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5.
基于kalman滤波的分布式航天器相对状态解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所提出的利用无线电和激光测量两航天器相对状态的测量方案,利用动力学法建立了关于待估参数即两航天器相对位置参数的动态状态方程,建立了测量方程,利用卡尔曼滤波法对相对位置进行解算,分析了克服滤波发散的方法,给出了具体仿真算例,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发现,提出的模型与解算方法可有效提高航天器间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36.
针对北斗系统中高轨卫星会带来较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更为严重的法方程病态性这一问题,分析了双差载波相位观测方程系数矩阵对整周模糊度浮点解解算的影响,结合北斗系统三轨道星座混合的特点,研究了区域北斗高精度相对定位选星方法,以仰角最高的地球同步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 GEO)卫星作为参考星,优先选取仰角高于10°的中地球轨道(medium earth orbit,MEO)卫星,然后按照均匀分布的原则选取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nclined 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orbit,IGSO)卫星。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试验和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在进行区域北斗高精度相对定位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法方程的病态性,使模糊度浮点解较快收敛至真值附近,有利于模糊度的快速正确固定。  相似文献   
137.
就Doliwaka和Lassak提出的凸n-边形的相对边问题,讨论n=6的情形,将凸六边形嵌入到平等四边形内(边可重叠),利用对应边的边长比的关系可证任意凸六边形均有相对长边,有平行对边的凸六边形必有相对短边。  相似文献   
138.
研究了基于相对熵的小波包局域判别基算法,构造了以局域判别基空间上的结点能量为元素的特征矢量,并在发动机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包局域判别基结点能量谱具有明显的类别特征,经过压缩,作为分类器的特征输入具有较高的模式识别率。  相似文献   
139.
设${\\bf A}={\\bf Q}{\\bf H}$是矩阵${\\bf A}\\in \\mathbb{\\bf C}^{m\\times n}$的极分解, 其中${\\bf Q}^{*}{\\bf Q}={\\bf I}$, ${\\bf I}$为$n$阶单位矩阵, ${\\bf H}$为$n$阶Hermite半正定矩阵. 给出了任意扰动下Hermite半正定极因子在酉不变范数下的绝对与相对扰动界. 对于满秩矩阵, 绝对与相对扰动界具有最优性质.  相似文献   
140.
Summary Apart from cancer and mutation induction, radiobiological effects on mammals are mostly attributable to cell death, defined as loss of proliferative capacity. Survival curves relate retention of that capacity to radiation dose, and often manifest a quasi-threshold (shoulder). The shoulder is attributable to an initial mechanism of repair (Q-repair) which is gradually depleted as dose increases. Another form of repair, which is not depleted (P-repair), increases the dose required to deliver an average of one lethal event per cell (dose D0). Neither form of repair can unambiguously be linked with repair of defects in isolated DNA. An important initial lesion may well be disruption of the complex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NA, nuclear membrane and associated proteins. One form of P-repair may be restoration of that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