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6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性铜+镉+铊复合型污染事件,模拟自来水厂常规工艺以及强化工艺对含有铜(Cu)、镉(Cd)和铊(Tl)的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常规工艺对含Cu、Cd和Tl复合污染的原水去除效果有限;Cu的去除较Cd和Tl容易;投加高铁酸钾预处理对Cd和Tl有明显去除效果;Cu、Cd和Tl的去除率随pH的升高而提高。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去除方案为高铁酸钾投加1.25mg/L,pH为9.50,PAFC投加2.0mg/L,粉末活性炭投加20mg/L,在此条件下处理含铜4.84mg/L、镉14.10ug/L、铊0.325ug/L的原水,出水剩余铜、镉、铊的浓度分别低于1mg/L、0.005mg/L、0.1ug/L,都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642.
采用熔化成型法,以环境友好型材料石蜡和硅砂为复合材料制备复合型高锰酸钾缓释体(CRPCs).将制备的缓释体用于渗透反应墙(PRB),通过小型砂槽实验比较缓释体在反应墙中横向、竖直放置对高锰酸钾传质的影响;通过中试砂槽实验研究在连续进水条件下,缓释体在平行于水流和垂直于水流方向上对三氯乙烯(TCE)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横向放置比垂直放置更有利于复合型高锰酸钾缓释体中活性组分在土壤中的均匀传质;在横向放置渗透反应器中,平行水流对TCE的去除效果稍好于垂直水流,但不论是平行水流还是垂直水流放置,最终出水均未检出TCE.通过25 d的连续进水实验发现:各取样点的去除效果均维持在高去除率,说明复合型高锰酸钾缓释剂可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TCE污染.  相似文献   
643.
强化混凝与生物降解联用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为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与亲水性悬浮填料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实验研究.当原水CODMn为6.11mg/L,浊度为10.74NTU,UV254为0.158,NH3-N为1.33mg/L时,投加高锰酸钾1mg/L,聚合硫酸铰(PFS)40mg/L,聚丙烯酰胺(PAM)-0.1mg/L,生物反应柱停留时间60min,出水相应水质参数值分别为2.47mg/L、3.95NTU、0.121、0.55,去除率分别为59.5%、63.25%、23.40%、58.60%.  相似文献   
644.
【目的】无机碳是苏北滨海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其含量的精准测定方法,以期为深入认识土壤无机碳(SIC)的形成和转化提供基础。【方法】在苏北地区野外选取杨树人工林和互花米草湿地作为样地,采集0~10、≥10~20、≥20~40、≥40~60、≥60~80和≥80~10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在实验室分别使用气量法、二氧化碳(CO2)吸收法和间接法测定SIC含量及其回收率,比较3种方法的精准性。【结果】使用气量法、CO2吸收法和间接法测得的SIC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25~9.93、6.18~11.50和5.50~12.60 g/kg,平均值分别为8.11、9.58和9.54 g/kg。当外源碳酸钙添加梯度为2.35~12.90 g/kg时,气量法、CO2吸收法和间接法的回收率的平均值分别为96.9%、105.0%和71.5%。根据回收率校正后的SIC含量,间接法的结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这表明间接法的回收率被低估。气量法、CO2吸收法和间接法测定平行土壤样品无机碳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9...  相似文献   
645.
以国内主栽的8个香蕉品种为材料,设计低钾和正常钾水培试验,研究株高、干质量、叶绿素质量比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钾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巴西蕉’的干质量,‘南天黄’的干质量最小,‘金粉1号’的干质量最大;两种钾水平处理中,‘金粉1号’的叶绿素质量比最高,几乎不受低钾胁迫影响,‘南天黄’的叶绿素质量比最低;两种钾水平处理中,‘金粉1号’的根系指标最高,‘南天黄’的根体积最小,‘巴西蕉’的根总吸收面积和根总活跃吸收面积最小;同一处理中,8个香蕉品种的地上部钾质量比差异不明显,‘桂蕉1号’的地下部钾质量比最高,‘金粉1号’的地上部钾积累量最大,‘南天黄’的地上部钾积累量最小;8个香蕉品种的地上部钾效率系数为0.44~0.97,2个品种的地上部钾效率系数较小,3个品种的地上部钾效率系数居中,3个品种的地上部钾效率系数较大;初步确定‘金粉1号’‘桂蕉1号’为钾高效基因型,‘威廉斯’‘广东粉蕉’‘桂蕉6号’‘红蕉’为钾中效基因型,‘南天黄’‘巴西蕉’为钾低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646.
为探究切挖边坡土壤钾素及其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川黄高速公路的切挖边坡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坡向间土壤各形态钾素含量的差异,分析不同形态钾素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明确土壤有效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速效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均表现为阳坡>阴坡,而土壤矿物钾和全钾含量则表现为阳坡<阴坡;土壤所有形态钾素含量均表现为半阳坡>半阴坡.土壤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和速效钾与土壤pH、全氮、碱解氮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pH是影响切挖边坡土壤有效钾的主要因素,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对切挖边坡土壤有效钾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