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2篇
系统科学   26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44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he structure-function paradigm claims that a specific function of a protein is determined by its unique and rigid three-dimensional (3D) structure. Thus, following its biosynthesis on the ribosome, a protein must fold to be functional. This idea represents one of the cornerstones of modern biology. Numerous cases when, due to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r because of genetic defects (mutations), a polypeptide chain has lost its capability to gain a proper functional 3D structure (i.e. became misfolded), seem to confirm this concept. Consequences of such misfolding are well known and represent lost of function, aggregation, development of conformational disorders and cell death. However, the recent revelation of countless examples of 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proteins has cast doubt on the general validity of the structure-function paradigm and revealed an intriguing route of functional disorder. Thus, in a living cell, a polypeptide chain chooses between three potential fates – functional folding, potentially deadly misfolding and mysterious nonfolding. This choice is dictated by the peculiarities of amino acid sequence and/or by the pressur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review is to outline some interesting features of these three routes.Received 5 March 2003; received after revision 28 March 2003; accepted 31 March 2003  相似文献   
42.
把关于布尔函数的Carlet不等式推广到向量输出的布尔函数并且引入了向量输出的Partially Bent函数的概念,即广义Carlet不等式中等式成立的向量输出布尔函数.给出了一些广义Carlet不等式中等式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进一步讨论了二元向量输出的partially bent函数的密码学性质.  相似文献   
43.
考虑一列非线性回归模型,对非线性项使用了一阶近似进而使模型转化为线性模型,得到了模型LS估计的迭代解,考察了解的渐近性质,证明了过程的可行性,最后对非线性项的特殊情形作了描述,其中1种情形可得到LS估计的精确解。  相似文献   
44.
白偏光照射高分辨率干板,经稀释显影后呈现出负二向色性。本文提供了利用二向色性实现黑白图象的假彩色编码和图象相减的一种新方法,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5.
通过部分可观测马尔可夫决策过程(POMDP)模型对用户意图进行建模,提出了一种基于POMDP用户意图建模的智能轮椅导航控制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动作的不确定性和状态的部分可观测性,对用户意图、智能轮椅导航控制的动作空间进行建模,通过状态预测进而选择行为的最优规划,实现用户期望总值的最大化.首先介绍了POMDP的原理及模型,然后提出了基于POMDP用户意图的智能轮椅控制状态空间、动作空间、观察值集合、奖赏值和概率分布,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密度函数的用户意图求解方法.最后,对基于POMDP用户意图建模的智能轮椅导航控制进行了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从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6.
该文给出D∞的一个基本投射不等式.它在文[1]证明D∞是一个外延λ-模型时的地位是重要的,但文[1]将它误认为一个等式的多次应用.  相似文献   
47.
在半序线性空间中讨论了混合单调的u0-凹凸算子的不动点的存在和唯一性,对所述算子没有作连续假设,算子的表达形式也更容易在实际中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48.
对柔性问题的研究和实际运用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是可操作性.为解决柔性操作性问题,在给出柔性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柔性的比较性定义,给出了该定义及其性质的数学描述,并结合一些模型解释了柔性定义及性质的应用.  相似文献   
49.
对部分线性模型的aglasso(adaptive group lasso)参数估计及变量选择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构造aglasso的估计函数,将分组部分线性模型变量的选择问题转化为分组因子的选择问题.理论研究表明:该方法能相合地识别真实模型,并且估计具有oracle性质.最后通过模拟研究了所提方法的有限样本性质.  相似文献   
50.
为了改善雾天图像的退化现象,本文提出了一种有雾天气图像的清晰化方法。该方法根据正态分布将图像分为非天空区域与天空区域,然后以全局直方图均衡算法(HE)和子块部分重叠的局部直方图均衡算法(POSHE)为基础对雾天图像进行均衡化处理,均衡后的图像能够保持图像细节,同时也能够避免图像的过增强。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改善图像的退化现象,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分辨率,增强后的图像更加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