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9篇 |
免费 | 95篇 |
国内免费 | 11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0篇 |
丛书文集 | 55篇 |
教育与普及 | 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篇 |
现状及发展 | 11篇 |
综合类 | 161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88篇 |
2011年 | 85篇 |
2010年 | 73篇 |
2009年 | 81篇 |
2008年 | 85篇 |
2007年 | 124篇 |
2006年 | 111篇 |
2005年 | 98篇 |
2004年 | 85篇 |
2003年 | 80篇 |
2002年 | 62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本文提出了用于16-QAM 限带系统的新的偶阶阻带等波纹逼近函数的方法,进行了计算机设计,并在中频140MHz 给出了硬件实现.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由低通变换到带通比较直观,选用电感元件最少. 相似文献
982.
楼晓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4)
一、引言检波器的非线性特性是多端口反射计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之一,必须加以修正。校准检波器非线性特性的方法已有多种,但这些方法一次只能校准一只检波器。本文提出多端口反射计的一个新用途,即用N端口反射计同时校准N—2只检波器的非线性特性。 相似文献
983.
微波消解-ICP-OES法测定粉条铝含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采用微波消解样品、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粉条中的Al元素。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为0.028mg/L,RSD%为1.57%,加标回收率在93.9%~101%范围内,方法准确可靠,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84.
BaMnZnCo-W型铁氧体微波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BaMnZn-W型铁氧体的制备和Co2+含量对其微波吸收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有一个2.5mm厚的涂层在11.5GHz频率左右有一较大的损耗吸收峰,峰值高达40dB.初步分析了此损耗吸收峰可能产生的机制,同时比较了在相同条件下加碳纤维前后铁氧体吸收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85.
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作为一种高档溶剂,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以乙二醇单乙烯醋酸酯的合成为例,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流动态微波辐照酯化反应的影响,得出了反应物配比,微波功率,反应液流量,催化剂用量对转化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86.
利用微波加热的方法来还原含煤铬铁矿粉,稀缺的铬铁矿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微波体加热还原含煤铬铁矿过程中微波结构也进行了分析,在微观层面上证明了微波加热的物性、优点。 相似文献
987.
988.
采用微波加热制备的活化秸秆炭作为吸附剂,通过微波法和电加热法对载甲苯活化秸秆炭进行再生。在确保再生率99%以上的前提下,测定了这两种方法的加热时间、再生效率和能耗等参数。结果表明:经过5次吸附-微波辐射再生之后,吸附量基本保持原有新鲜活化秸秆炭吸附量的为33%;恒功率微波加热法、恒温微波加热法和电加热法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1、10和120min;从能耗角度看,微波再生法恒功率(600W)和恒温(150℃)的能耗分别为4.5和9.0kJ/g,而电加热法的能耗则为36kJ/g。因此,微波再生法是一种节能、环保和高效的再生方法,为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89.
文章采用微波-超声波协同辅助夏枯草中熊果酸的提取,对乙醇浓度、液固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熊果酸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乙醇的体积分数为95%、液固比为12∶1、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240 s,此条件下的提取率为98.84%。 相似文献
990.
报道了1种快速合成6-四氢吡咯嘌呤及其衍生物的方法,以DMF为溶剂,经微波辐射5 min,以75%~91%的产率得到了6种6-四氢吡咯嘌呤及其衍生物,产物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证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