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6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4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对比中国区域不同被动传感器冰云资料差异及原因,评估并找出与冰云实际特征更加接近的被动产品,使用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大气红外/先进微波探测(AIRS/AMSUA)被动传感器三级产品,以雷达/激光雷达探测(DARDAR)资料为参照,对比分析了冰云发生概率、光学厚度及有效粒子半径的水平分布特征、小尺度数值大小、3年年季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冰云发生概率总体水平分布MODIS更接近于DARDAR资料,但中国南部、西南、东北、华中等不同小尺度区域的数值分析AIRS和AIRS/AMSU-A相近,效果均比MODIS更佳;冰云光学厚度AIRS/AMSU-A对数值大小的反演和全中国整体变化规律均与DARDAR资料相近;中国及周边区域冰云有效粒子半径的大范围总体水平分布AIRS被动传感器更接近DARDAR资料,对于不同尺度的数值研究,中高纬度小区域宜选择MODIS,低纬度AIRS更接近DARDAR资料;无论冰云发生概率、光学厚度还是冰粒半径,MODIS被动传感器均能更为准确地描述3年年季变化。  相似文献   
12.
冰粒射流及冰粒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冰粒射流系统。通过所进行的脱漆试验,考察了冰粒的流量、温度、粒径等3个参数对脱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冰粒射流可以在较低的喷射压力下达到脱漆功用。同时提出一连续制备冰粒方案,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计算。  相似文献   
13.
为了向"雪龙号"提供一条可行的卸货用航行水道,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破冰船"雪龙2号"急需在南极大陆的中山站前沿复杂的固定冰中制订一条破冰路线.在"雪龙号"过去多年积累数据和经验基础之上,通过详细分析破冰水域的航行环境、固定冰区当年冰情、最新气象辅助资料以及可用的先进设备,制订一条破冰计划路线.采用首尾破冰、进退速度控制...  相似文献   
14.
选取常规翼型NACA23012、自然层流翼型NACA64-215和超临界翼型RAE2822,以冰角高度、冰角宽度,冰角端部形状以及冰角之间的连接情况4个参数来研究角冰对不同翼型在不同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角冰的下冰角是影响翼型升阻力系数的主要原因之一,且不同翼型对参数的敏感性不同。同时,增加预测模型的升力性能可以通过选择半圆形的冰角端部形状、增加冰角之间的连接和减小冰角高度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应用非静力平衡MM5 V3模式对2001年12月7日一次北京降雪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对云和降水物理过程的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本次降雪过程是从对流层上层形成冰核向下发展的,中高空的强低温和上升运动区与冰粒子及雪的分布基本吻合,为降雪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大明山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85个林隙的调查,了解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林隙的基本特征和自然干扰规律。【方法】在大明山3.2hm^2永久样地内仔细寻找每一个林隙,记录林隙形成木的种类,测量其胸径和高度,判断林隙形成木和林隙的年龄,绘制树冠投影图。【结果】扩展林隙(EG)和冠空隙(CG)在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中的面积比例分别为71.70%和52.90%,干扰频率分别为1.793%·a^-1和1.323%·a^-1,林隙干扰的返回间隔期约为76a。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中,由树木翻蔸形成的林隙最为普遍,占51.88%,其次是干中折断而形成的,占37.88%。林隙大多由0~1株树木形成,平均每个林隙拥有形成木3.45株。EG的大小多在200~600m^2,其中以200~300m^2者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占56.47%);CG的大小多在200m^2以下,以100~200m^2者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占37.65%)。大部分林隙是在2年前形成的,占68.40%。林隙形成木种类超过42种,主要是云贵山茉莉(Huodendron biaristatum)、罗浮槭(Acer fabri)、栓皮木姜子(Litsea suberosa)、百色猴欢喜(Sloanea chingiana)、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天目紫茎(Stewartia gemmata)、糙皮桦(Betula utilis)和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占形成木个体数的68.51%。林隙形成木分布最多的径级在15~20cm。【结论】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林隙特征不同于热带山地雨林,也与南亚热带低地的常绿阔叶林存在显著区别。2008年特大冰冻干扰是造成大明山山地常绿阔叶林林隙分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冬季桥塔横梁坠冰是威胁桥梁交通安全的重大隐患之一,系统分析不良气象微环境下横梁覆冰灾害过程机制,是保证桥梁交通安全的迫切需求。本文依托FLUENT与FENSAP-ICE软件建立了桥塔横梁覆冰数值仿真模型,探讨了风速、液态水含量和环境温度等微气象参数对桥塔横梁覆冰灾害演化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数值仿真方法在明冰及霜冰条件下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对武汉长江二桥桥塔横梁结冰数值模拟发现,覆冰区域集中分布于横梁迎风侧前缘及上下边缘,整体呈现出“U”型分布特征,是横梁防冰、除冰的重点区域;不良气象微环境是影响横梁结冰形态、分布及覆冰量的重要因素,覆冰形状受风速、液态含水量影响较大,受温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冰盖对组合桥墩局部冲刷及其周围流场分布的影响,基于动床冲刷试验,在不同覆盖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水流条件和桥墩尺寸对组合桥墩局部冲刷的影响,建立了预测明渠水流与冰盖流条件下组合桥墩最大冲刷深度的经验方程,并通过ADV测量了墩前的流场。结果表明:组合桥墩的冲刷模式与串列桥墩相似,最大冲刷深度始终出现在墩正前方;经验方程中来流水深、来流流速、桥墩尺寸、冰盖糙率均与最大冲刷深度呈正相关关系;在粗糙冰冰盖流条件下,墩前的垂向流速最大,导致其最大冲刷深度总是大于同等条件下的明渠水流和光滑冰盖流。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在设计蓄冰工程时普遍存在优化蓄冷比来确定蓄冰主机容量的做法和确定蓄冰工况的问题,提出蓄冰冷机的蓄冰运行工况应根据制冷机组的类型和拟采用的蓄冰方式来确定,通过分析计算给出了蓄冰主机在全蓄冷模式、部分蓄冷冷机优先模式、部分蓄冷释冷优先等3种控制模式下确定冷机容量的计算式,并得出了在不同的控制模式下冷机的容量不受蓄冷比影响的重要结论,说明了蓄冰工况和冷机容量的正确选定对合理地设计蓄冰系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用工程实例做了详细的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预测的精度,尤其是冰凌中长期预测的精度,基于工程模糊集、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与组合预测理论,提出了系统非线性组合预测方法,给出了黄河内蒙段冰凌三种单一预测模型的非线性组合预测值.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非线性组合预测方法物理意义明确,数学推导过程严谨,预测精度高于任意单一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