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6篇
系统科学   51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109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31.
In this paper,we used 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THz-TDS)over a range of 0.3–2.5 THz to investigate the formation of solid-state cocrystals of amino acids,formed by grinding mixtures of two different kinds of amino acids.For comparison,we prepared dual-layer samples,combined by pressing two single-component pellets together without grinding.In the ground-mixture samples,some extra absorption peaks appeared,different from the characteristic peaks of the pure components,but these peaks did not appear in the dual-layer samples.Thus,these extra absorption peaks in the THz range are unique features of cocrystals.From our results,we believe that THz-TDS is a promising technique to characterize cocrystals.  相似文献   
132.
选用目前最为先进与常用的4点弯曲疲劳试验,对常用的包括70#基质沥青和常用的改性沥青在内的10种沥青混合料进行了15℃及1 000×10-6应变控制下的疲劳试验,并进行二次疲劳试验,兼顾了改性沥青的自愈合效果,完成了相同沥青用量下和相同体积设计目标下的各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对比,以及针对相同高温性能和疲劳性能的双向分级,以提供实际工程时混合料设计之前的参考,最后还依据所有试验数据绘制了相应的疲劳性能和高温性能分区散点图以供直观参考.  相似文献   
133.
为解决欠定盲分离中混合矩阵估计问题,通过研究观测信号在时频域的线性聚集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时频域线性聚集程度差异的混合矩阵估计方法,并着重研究在信号线性聚集程度较弱情况下对混合矩阵的估计.首先,利用观测信号或其时频域中相应变换系数的比值分布衡量信号线性聚集程度;其次,采用优化初始中心的K-均值聚类算法估计混合矩阵.该算法降低了对信号稀疏性的要求,并且可以较高精度地估计出混合矩阵.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4.
为了进一步研究土石混填体的变形力学特性,全面考虑含水量、含石量、岩性及土性等因素的影响作用,采用YS30-3型应力路径三轴剪切试验机,基于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土石混填体大型三轴压缩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三轴受力条件下,土石混填体在低围压下的应变软化特征不明显,试样的粘聚力普遍较低而内摩擦角则比较高,且内摩擦角更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显著变化.含石量对土石混填体的抗剪强度影响程度最大,随试样中的含石量从25%增加到70%,其内摩擦角从34.54°近似线性增长至46.39°.含石量和围压分别是影响土石混填体体变特性最主要的内因和外因,即在含水率、岩性、土性相同的情况下,含石量越低试样高压剪缩性越明显,含石量越高其低压剪胀性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5.
以DPPC/DPPG、DPPC/DOPG、DPPC/DMPA三组二元混合物为对象,制备了相应的单分子膜;并测定其表面压-分子平均面积(π—A)曲线,运用表面热力学原理对其进行分析,建立了过量自由能与表面压、组成等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表明,该关系式能定量描述双组分单分子膜在舒张-压缩循环过程中的“挤出”现象。  相似文献   
136.
最优的单纯形-中心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于一般的q-1维正规单纯形利益区域和多重线性多项式模型,给出了A 最优的混料设计,A 最优的混料设计的柱点是所有的正规单纯形的各类中心·令ri(i=1,2,…,q)表示每个第i类中心点上的设计测度,给出了以rj/rq(j=1,2,…,q-1)形式表示的A 最优测度比,按此测度比给出的广义单纯形中心设计是A 最优的  相似文献   
137.
根据vanderWaals单流体混合规则,将基于两参数PengRobinson状态方程的流体粘度计算模型应用于烃类混合物及油气藏流体粘度的计算。对3种二元烃类混合物(甲烷丙烷、甲烷正丁烷和甲烷正癸烷)的粘度进行了计算,2439个数据点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6.72%.计算了9种天然气及17种油藏原油的粘度,其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9.80%和17.29%.这种模型优于现有的油气藏流体粘度模型。  相似文献   
138.
刘祥胜  葛折圣  李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1):5384-5386,5395
采用乳化沥青作为结合料,将回收水泥路面碎石化后破碎的粒料再生成冷拌沥青混合料。首先,通过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和劈裂强度试验确定再生混合料的最佳乳化沥青用量;然后,分别通过车辙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评价了再生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结果表明,用回收水泥路面碎石化后破碎的粒料再生成的冷拌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优良的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满足JTG F41—2008《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39.
为了研究水泥与泡沫沥青两种粘结料对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采用力学性能试验、路用性能试验分析了泡沫沥青用量和水泥掺量对冷再生混合料力学特性与路用性能的影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SEM微观图像测试和工业CT无损检测技术,分析了泡沫沥青的分散性状及水泥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强度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增大水泥掺量有助于提高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高温稳定性与水稳定性,但过多的水泥不利于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推荐水泥掺量控制为1%~1.8%较为适宜。在3.0%泡沫沥青用量时ITS、UCS、内摩擦角Φ、黏聚力C均达到峰值。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中的沥青呈独特的“点焊”状分散方式,随泡沫沥青用量增大,试件破坏界面泡沫沥青所占的面积(FFAC)增大,FFAC与ITS两者之间有良好的二次函数关系。水泥水化后形成的加筋结构增大了空隙级配中小于0.1 mm3微孔的数量,减小了冷再生混合料的平均空隙直径,水泥水化后形成的状加筋嵌挤结构具有抑制冻融作用下冷再生混合料内部空隙增大的作用,并且维持空隙级配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0.
为了揭示冻融循环作用下泡沫沥青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疲劳损伤规律,设计了冻融循环试验方案,基于劈裂强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贯入剪切试验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对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的劣化影响,以工业CT无损检测技术为研究平台,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对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微细观空隙级配、空隙直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显著降低了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总体上,泡沫沥青与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表现出了基本相同的力学性能,乳化沥青比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有更好的抗损害性能。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平均空隙直径和最大空隙直径增大,大空隙数目增加,小空隙比例和空隙数目减小,随着平均空隙直径增大,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劈裂强度、贯入剪切强度均呈指数函数关系减小。冻融循环作用下,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内部微空隙数目减少、平均空隙直径增大是其力学性能衰减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