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1篇
系统科学   16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0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71.
四川汶川大地震与C型俯冲的关系和防震减灾的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冲断带,属构造地震.龙门山冲断带与川西前陆盆地是中国西部典型大陆构造,属C型俯冲(陆内俯冲)模式.C型俯冲不仅控制油气资源分布,还孕育着发震机制.作者从龙门山冲断带地史演化、变形特征、深部地球物理信忠,建立起龙门山C型俯冲构造运动模式.汶川大地震发震与此模式的地质构造背景关系密切,是现今发生的陆内俯冲引起的地震.当时可能发生了两次强烈地震,这才可能是北川县城遭到毁灭性破坏的原因.汶川大地震可能发生在上地壳底至中地壳深12~24 km的高导层上,属中国陆内俯冲型地震,很可能是太平洋板块推挤中国大陆的远端效应触发作用所引起,与印度板块推挤作用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72.
1879年甘肃武都南8级地震的震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79年7月1日(即清光绪五年五月十二日)在甘肃南部的武都、文县之间发生了一次8级大地震,称为武都南地震,震中烈度达Ⅺ度.本次地震造成了严重的建筑物破坏和滑坡、崩塌、次生水灾等震害和约2万余人死亡.本文简要回顾了武都南8级地震的研究历史,归纳总结了本次地震的烈度分布特征和衰减规律,重新绘制了烈度等震线图,重点对本次地震的震害类型及特征、地震形变特征和震后抗灾救灾等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述.总体上看,本次地震震级大,人员伤亡率高,破坏区范围广,震灾非常严重.科学总结和分析本次地震的震灾特征,对未来的大震科学研究、震灾防御和应急救援等均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3.
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洞室曲面块体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兴建了大批大型地下洞室群,许多地下工程因地震而遭到破坏,因此地震作用下地下洞室的动力响应及工程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局部块体是控制洞室稳定的关键问题,对块体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洞室区域存在大量复杂地质曲面的情况,在曲面块体的快速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曲面块体的地震响应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了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随机裂隙面生成及动态校核技术,运用改进的Newmark法——Hilber-Hughes-Tayor算法对复杂地质条件下曲面块体的地震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我国西南某水电工程实例中.  相似文献   
974.
After the 20 April 2013 Lushan MS6.6 earthquake occurred,investig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seismogenic fault for this event have become a focused and debatable issue.This work prepared an initial landslide inventory map related to the Lushan earthquake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visual interpretation of high-resolution aerial photographs and provided evidence for solving the issue aforementioned.The analysis of three landslide-density profiles perpendicular to strike direction of the probable seismogenic fault shows that many landslides occurred on the footwall of the Shuangshi–Dachuan fault(SDF),without sudden change of landslide density near the fault.Very few landslides were detected near the Dayi fault(DF)and also no change of landslide density there.While obvious sudden change of landslide density appeared about 1–2 km from the northwest to the western Shangli fault(WSF),and the landslide density on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fault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on the footwall.Therefore,we infer that the seismogenic fault for the Lushan earthquake is neither the SDF nor the DF,rather probably the WSF located between these two faults,which is an evident linear trace on the earth surface.Meanwhile,the coseismic slip did not propagate upward to the ground,implying the Lushan earthquake was spawned by a blind-thrust-fault beneath the WSF.  相似文献   
975.
四川省汶川县巨震之后,人们对地震前兆问题广为讨论,由此引发诸多思考。基于地球系统复杂变化过程中的突变现象,分析了地震前兆信息的基本问题;指出目前社会公众及国际地震学界一般存在以下3个误区,即认为前兆与地震应一一对应,陆区地震预报主要依赖于台网监测,地震前兆分析方法比较单一;进而提出中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应重视卫星对地观测数据的快速处理与分析,建立地震数据共享机制和地震信息汇合机构,期望中国地震监测预报理论和技术尽快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76.
地震后的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大地震对人们造成多方面的伤害,特别对人的心理影响不容忽视,及时为受害人提供适当的心理援助和心理干预,有助于个体、家庭、群体度过危机。本文通过叙述个体对灾难的心理反应,分析了危机干预的必要性;最后总结了危机干预的步骤、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977.
采用15条地震波对3个层高不同周期不同的钢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混合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以了解地震波的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的比值、峰值加速度、以及强震持时对结构破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波的幅值相同时,结构的破坏程度与地震波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的比值呈正比;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的增大使结构破坏程度不断提高,提高的速度先急后缓;地震波强震持时对结构破坏的影响随结构自振周期增大而增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结构破损计算公式,该公式综合反映了地震波幅值、频谱特性对不同周期结构破坏的影响,利用它能较为准确地判断地震波对结构的破坏能力.  相似文献   
978.
应用能力谱方法和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用于评价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性能的桥梁结构易损性曲线。通过对用两种方法建立的易损性曲线的对比分析表明:对于保护层混凝土剥落破坏状态,两种方法分析的结果相差不大;对于纵筋屈曲和倒塌破坏状态,能力谱方法给出的桥梁结构在给定地面运动强度下的失效概率偏低。用能力谱方法建立结构的易损性曲线避免了对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分析方便快速,但对于严重破坏状态分析精度较低;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需要对结构进行大量的动力时程分析,但结果更为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979.
局部隔震对结构鞭梢效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局部隔震结构模型,建立了其振动方程,通过时程分析研究了鞭梢效应对主体结构和塔楼的影响,并利用局部隔震措施来控制鞭梢效应.研究表明,用增加塔楼刚度的方法来抑制鞭梢效应会使主体结构的地震响应增加,而通过在主体结构和塔楼之间设置隔震装置进行局部隔震,不仅能有效地抑制鞭梢效应,还能够大幅度降低主体结构的地震响应,且主体结构的地震响应减小约40%.  相似文献   
980.
本文分析了普通橡胶隔震垫在不同建筑物中的隔震原理.在彭州人民医院病房综合大楼中,组合应用了两种类型的橡胶垫.并分析了该综合大楼的隔震效果,以及建设成本的变化,为同类型的建筑物隔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