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73篇
  免费   659篇
  国内免费   1492篇
系统科学   2563篇
丛书文集   355篇
教育与普及   6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6篇
现状及发展   166篇
综合类   15526篇
自然研究   5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303篇
  2015年   457篇
  2014年   658篇
  2013年   573篇
  2012年   897篇
  2011年   984篇
  2010年   756篇
  2009年   936篇
  2008年   896篇
  2007年   1172篇
  2006年   1056篇
  2005年   952篇
  2004年   909篇
  2003年   783篇
  2002年   634篇
  2001年   582篇
  2000年   556篇
  1999年   542篇
  1998年   445篇
  1997年   416篇
  1996年   395篇
  1995年   323篇
  1994年   306篇
  1993年   290篇
  1992年   279篇
  1991年   201篇
  1990年   197篇
  1989年   202篇
  1988年   176篇
  1987年   124篇
  1986年   67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In social systems science generally, and in management science particularly,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variety of types of specific problem-solving methodologies (under the rubric of hard and soft systems approaches) have given an impetus to a line of inquiry, as well as debate on the nature of those methodologies. On the one hand, there has been the view that what we are witnessing is a form of Kuhnian crisis. On the other hand, a complementarist view of developments has been argued and a contingency approach proposed. But one thing has been common among the competing views: a belief that the prospects for further advances i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ose methodologies, and in resolving the current controversies, lie in serious attempts to reconsider and clarify the underlying metatheoretical assumptions and concerns. 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contribute to such an endeavor. A brief exposition of three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s (namely, empiricism, hermeneutics, and critique) is made, not only with the purpose of highlighting the nature as well as the limits of their epistemological and ethical claims, but also as a basis for illuminating both the nature of contemporary work on systems inquiry, design, and problem solving and the ongoing debate on what constitutes appropriate criteria for choice of specific methodologies.  相似文献   
112.
本文对T·P·Liu教授关于“变截面管中跨声速气流”一文的关键性引理给出一个清楚的证明,以使这篇有影响的开创性论文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113.
作者在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室中拉伸角蛋白纤维,观察纤维形变和断裂的过程并摄取其照片。采用低加速电压观察和适当的样品准备技术,避免了纤维在拉伸过程中出现荷电现象。该现象是非导电材料作动态观察的主要困难。从所观察到的纤维形变和断裂形态和高聚物断裂理论讨论了角蛋白纤维的形变和断裂机理。结论如下:角蛋白纤维伸长和断裂过程中出现银纹样形态,但其断裂为脆性方式;该类纤维的拉伸断裂起始于角质细胞的内、外角质层;角质与角质和角质与皮质细胞间的物质是角蛋白纤维的力学薄弱区。  相似文献   
114.
该文以柴油机的连杆螺栓联接(非标准件)为例,在微机上用动力有限元方法对螺栓各圈螺牙的载荷分布,螺栓的静、动应力分布进行了计算与研究。提出了较材料力学经验公式精确的既简单又实用的螺纹联接的动载荷强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5.
本文利用一种结构新颖的径向柱塞变量汞为基泵,将电液比例技术应用于恒压变量泵的控制上,开发了一种电-液一体化节能液压元件。该电液比例恒压调节器采用“压力直接检测反馈”和“级问动压反馈”两项新原理,改善了泵的非线性度、滞环、恒压误差及其稳定性。文中不仅在理论上分析了泵的结构参数对调节系统的影响,并且实验研究了恒压调节器的三个结构参数对恒压泵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泵具有优良的静动态性能,可作为恒压源应用于液压系统中,有着显著的节能意义。  相似文献   
116.
本文旨在把判断低阶时滞系统稳定性的“截点法”推广到高阶迟后型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文中具体分析了三阶时滞系统的稳定条件,并用计算机模拟证实了有关结论的正确性。此外,本文还提出了判断时滞系统不存在渐近稳定性质的基本理论及无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17.
对高速磁浮车-轨耦合系统进行动态机理和振动响应研究。首先,对高速磁浮中的各类耦合关系进行建模;其次,分别分析了动态和静态条件下的车-轨耦合作用机理;然后,建立了高速磁浮车-轨耦合动力学有限元模型;最后,对磁浮列车高速通过桥梁时轨道梁、功能件的动力响应和车-轨共振速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速运行时车-轨作用频率不同,长时间共振速度下运行时车-轨振动明显增大;若桥梁动力放大系数小于1.2,则基频比最小值为1.16;若桥梁动力放大系数小于1.3,则基频比最小值为1.04。  相似文献   
118.
为了研究软土地基上桩?土相互作用对高层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机理,设计了1:6比例的高层结构?桩?土动力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软土地基上框架结构的模型振动台试验。试验采用层状剪切盒模拟土体的边界,锯末和砂土的混合物作为地基土、以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拟上部结构,基础采用3×3群桩基础。通过对比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框架模型和刚性地基框架模型的结构动力特性,总结出本试验中SSI效应对高层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影响规律:土体对地震动存在显著的过滤作用,放大土体基频附近的振动,且放大幅度随地震动的加强而减小;小震时土体对加速度峰值起放大作用,而在大震时起减小峰值的作用;考虑SSI效应后,结构的频率降低,阻尼比提高,结构的损伤出现得更晚,发展也更慢。在土体频率处,SSI体系的振型受土体影响显著;在远离土体频率处,SSI体系振型与刚性地基一致。  相似文献   
119.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通道动态无线充电系统耦合机构,以解决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在分段式发射导轨切换处的功率跌落问题。通过LCC-LCC型补偿拓扑,设计了两路能量传输通道,利用LCC-LCC补偿拓扑的恒流特性,推导了系统输出以及损耗与两通道耦合参数之间的关系,实现了较为稳定的功率传输,提升了系统的抗偏移特性以及抗跌落能力。最后对所提方法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双通道动态无线电能传输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0.
提出一种带遗忘因子和分解辨识策略的有限数据窗口递归最小二乘Hammerstein系统辨识方法。针对Hammerstein系统具有耦合参数的问题,将Hammerstein系统分解为2个子系统:一个子系统包含线性子系统参数,另一个子系统包含非线性子系统参数;提出一种基于遗忘因子的有限窗口递归最小二乘方法对分解模型进行在线递归估计;仿真示例验证了所提算法能够快速跟踪参数,实现对Hammerstein系统的精确辨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