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0篇
系统科学   43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65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This paper presents a model matching control (MMC) method based on the sliding mode control (SMC) method for longitudinal acceleration tracking control in a vehicular stop-and-go cruise control system. The nonlinearity of the vehicle acceleration response at low speeds was analyzed to develop a transfer function model of the vehicle longitudinal dynamics using the least-mean-square system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This transfer function was then used to design the MMC controller, including an SMC feedback compensator. The system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two control methods with robust control and rapid response.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controller enhances the rapid trackability to the vehicle acceleration and improves the system's robustness at low speed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PID MMC controllers.  相似文献   
92.
A new support structure, named auxiliary electromagnetic support, is introduced to adjust the position of rotor shaft online. The auxiliary electromagnetic support consists of sliding bearing, iron core, radial spring, pedestal and electromagnet that could adjust the rotor position. In a rotor system adopting two auxiliary electromagnetic supports, the online compensation of misalignment was achieved without stopping work. Using the proposed auxiliary electromagnetic support,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dynamic response was obtained by analyzing a simulated single-degree-of-freedom(SDOF) system. And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multi-degrees-of-freedom(MDOF) system in the experiment is acquired using Newmark variable step-size integration method. Further the new design is tested in a symmetrical single-disk rotor-bearing system. With both the theory analysis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ome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ibration and the system damping which are related to system stability.  相似文献   
93.
二阶非线性对简单互联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经典力学框架内和小振幅近似下,把简单互联电力系统的动力学问题转化为具有阻尼项和受迫项的二阶非线性问题.利用外尔斯特拉斯函数分析了系统的相平面特征.系统的稳定性由相平面上的"鱼形"区面积决定,面积越大系统越稳定.用多尺度法分析了系统的一阶近似解和系统的临界特征.由于二阶非线性,系统存在ωm=2的共振线,当功率扰动频率远...  相似文献   
94.
组合梁几何非线性与长期效应的同步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根据建立的随转坐标系下考虑滑移组合梁单元平衡方程,结合初应变法得到组合梁收缩徐变等效节点力有限元列式.然后基于随转列式全量法,利用总体坐标系与随转坐标系下变量间转换矩阵,获得界面滑移平面组合梁单元收缩徐变与几何非线性同步考虑的实用算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可实现几何非线性与收缩徐变材料非线性算法上的分离,收缩徐变仅在随转坐标系下考虑,几何非线性通过转换矩阵考虑.最后,结合算例说明考虑滑移的组合梁几何非线性与收缩徐变之间存在着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95.
高校的自主创新活动具有探究性、自由性、自主性、自发性、非线性、不确定性与超循环性。高校自主创新是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向更高层次和更有序方向演化的自组织过程,是高校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人才、知识、信息、思想等创新优势,协同整合各种创新要素,使创新成果不断得到涌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96.
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多模型控制算法,在若干平衡点附近首先建立多个子模型及相应的控制器,再通过在线计算模型匹配度来适应模型参数的变化,被控对象的最终输入是各控制器输出的加权和.将其应用于磨矿分级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极大地改善磨矿分级系统的动态响应,并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7.
集中式多传感器无极联合概率数据互联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杂波环境下非线性系统中的多传感器多目标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集中式多传感器无极联合概率数据互联算法。该算法中,首先采用无极卡尔曼滤波器实现非线性系统中状态分布的传递,在此基础上应用联合概率数据的思想将单个传感器的量测点迹与航迹互联,最后推广至顺序结构。由于无极卡尔曼滤波器可以获得比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更高精度的近似,因此能减少非线性模型线性化引起的近似误差对联合概率数据互联概率及状态估计的影响,与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器思想的顺序多传感器联合概率数据互联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高的跟踪精度和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8.
超千米级斜拉桥的恒载索力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超千米级斜拉桥的索力优化问题归结为非线性隐式优化的数学模型,以系统最小弯压应变能为目标,根据合理成桥状态指定各种非线性约束条件,利用投影梯度法进行优化问题的求解,求解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各种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利用ANSYS工具建立了1400m的斜拉桥有限元模型,然后据此建立斜拉索索力优化的数学模型,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前后索力的相对改变量并不大,但是结构内力状态却得到极大改善,塔梁恒载弯矩和主梁恒载挠度减小明显,主塔塔顶向岸侧有一定偏移量,对混凝土塔的长期受力更加有利。该文优化方法为以后类似超千米级斜拉桥的索力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钢筋混凝土箱拱面内受力全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了钢筋混凝土箱拱面内受力全过程试验.应用通用程序ANSYS建立了钢筋混凝土箱拱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模型拱面内受力全过程的非线性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对结构破坏模式进行了探讨,并采用极限分析简化算法对极限承载力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在面内两点非对称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箱拱的破坏模式与实肋板拱相似,均属于以材料非线性为主的二类稳定问题.进行钢筋混凝土箱拱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时,不可忽略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应用有限元法分析时应考虑双重非线性的影响.钢筋混凝土箱拱的结构破坏模式满足刚塑性假定,其极限承载力也可用极限分析法进行简化计算,其结果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100.
为了研究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非线性力学性能,在已开展的预应力组合梁试验系统研究基础上,应用ABAQUS有限元程序考虑了剪力连接件界面传力机制和材料非线性及几何非线性,建立了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模拟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加载软化段的全过程加载历程.有限元分析进行了算例比较、试验结果对比,并且开展了正负弯矩区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配筋率、预加力、剪力连接程度等参数分析.所得结果为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研究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