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2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00篇
系统科学   66篇
丛书文集   52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2387篇
自然研究   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东昌湖生态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东昌湖生态保护区为实例,探讨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方法依据实地调查资料,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果通过对保护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得出东昌湖风景名胜区在4景区中的综合分值最高,为0.72;其次为凤凰苑农业科技园,其综合分值为0.69;最后为姜堤乐园及梦幻乐园,分值均为0.56。结论根据实际评价结果, 认为单体发展模式与整体发展模式相结合是促进保护区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2.
三峡水库涨落带植被重建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三峡水库涨落带的成因、类型、主要特征、水位周期变化、植被状况、可能演化趋势及植被重建可行性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三峡水库涨落带植被重建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3.
车载导航系统动态高精度初始对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载车在运动状态下的初始对准问题,提出了利用航位推算算法进行精对准的新方法,阐述了航位推算轨迹和真实轨迹相似的原理。在载车初始粗对准之后,行驶一段路程到达一位置已知点,由航位推算结果并运用相似性原理求出初始粗对准的航向误差角,从而修正航向角达到精对准的目的。最后通过跑车试验验证了对准方法的有效性,当载车起始点和位置已知点间距离为6 km左右时,初始对准航向角可达到角分级精度。  相似文献   
154.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CRD法施工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厦门海底隧道属国内首建,出口端地层软弱、易膨胀、随挖随塌,稳定性差,施工难度很大。根据该地段的地质条件,设计六种不同的开挖与支护工况,利用数值法分别模拟这六种开挖过程的地层三维变形状态,分析和总结其变形、失稳规律,优化隧道开挖和支护方案及其工艺,提出了实用且可靠的施工措施和建议,有效地指导了施工,解决了施工技术难题。为同类工程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5.
为了寻找特性速度对火焰结构的规律性影响,使用粒子图像速度仪(PIV)测量圆盘形钝体后甲烷/湿空气非预混火焰的回流区速度场,得到火焰的平均速度场分布.结果表明,在中心燃料未穿透回流区时,中心轴线上存在2个滞止点;与普通的燃烧火焰相比,湿空气燃烧2个滞止点之间的距离变短,最小无量纲速度偏大,其位置曲线具有3个明显的变化阶段,分别代表不同的燃烧状态;在不同的空气速度下,中心轴线上的最小速度及其所处位置都具有大致相同的函数关系,表明燃空速度比是控制燃烧火焰结构的一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56.
新疆西天山西段位于哈萨克斯坦 -伊犁板块的东南部边缘 ,包括伊犁石炭纪裂谷、那拉提地块、哈尔克早古生代被动陆缘褶皱带。主要已知矿床 (点 )按其容矿围岩可分为镁铁 -超镁铁岩型、斑岩型、花岗岩型、矽卡岩型、陆相火山岩型、陆相沉积岩型、浅变质含碳碎屑岩型。根据区内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 ,区内以找金矿主 ,兼顾铜镍矿等。金矿以穆龙套型和火山岩型金矿为主 ,同时注意卡林型和中 -酸性侵入岩内外接触带型 ;铜矿以镁铁 -超镁铁岩型和火山岩型为主。地质与成矿条件与中亚成矿域具有可比性 ,因此 ,新疆西天山西段金铜成矿带应为中亚成矿域东延部分  相似文献   
157.
一种改进的Linux内存分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Linux2.4.0中一种新型的内存分配机制-zone分配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中存在的碎片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配算法和碎片解决方案,即在区中定义一系列子区,每一个子区只用来处理一个类对象的分配,改进后的zone分配器简单、快速、明显减少了内存碎片,提高了分配性能。  相似文献   
158.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研究了回归再回火处理1420铝锂合金δ′相的形成和粗化. 结果表明, 再回火5 h析出的δ′相与基体之间存在过渡区, 该过渡区经再回火48 h处理后消失; 之后δ′相粒子的粗化是通过互相吞并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9.
The Louzidian normal fault occurs as the eastern detachment fault of the Kalaqi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Field observations and microstructural analyses reveal that the Louzidian-Dachengzi ductile shear zone developed in its lower-plate was genetically related to sinistral strike-slips and extensional faulting. Two samples from this ductile shear zone yield 40Ar-39Ar plateau ages of 133 Ma (Bi) and 126 Ma (Kp), which are concordant with their isochron ages. The plateau age of 133 Ma (Bi) records the formation age of the ductile shear zone. The inconsist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rlier strike-slip ductile shear zone and the later normal fault makes the Kalaqin Quasi-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distinctive from Cordillera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These ages provide important geochronological data for putting constraints on the formation age and genesis of such ductile shear zones.  相似文献   
160.
Two ductile shear zones trending EW and NNE respectively not only controlled the tectonic framework of the northern North China, but also constrained the geodynamic background for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is region. Field observations and microstructural analyses reveal that the EW trending ductile shear zones are mainly contributed to dextral compressional deformation resulting from top-to-the-southeast oblique thrust shearing, whereas the NNE trending ones are genetically related to sinistral strike-slip and extensional faulting. One sample from the former yielded an 40Ar–39Ar plateau age of (219± 4) Ma (Bi) and two samples from the latter gave 40Ar–39Ar plateau ages of (116± 2) Ma (Bi) and (127±3) Ma (Bi). These ages provide constraints on the top-to-the-southeast oblique thrusting event occurring in Late Triassic and the sinistral extensional and strike-slip faulting event which occurred in Early Cretaceo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