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篇 |
综合类 | 9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997-2006年MEDLINE收录苏州大学论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燕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8):22-23
对苏州大学1997—2006年科研论文被MEDLINE的收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了苏州大学生物医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52.
通过调查苏州市企业的科技信息资源需求及人才需求的状况,讨论了苏州市企业科技信息主管人才培养的内容、措施,给出了示范案例,并提出建设科技信息主管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3.
网络环境下苏州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朱镇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5):155-156
初步分析了苏州市旅游电字商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54.
苏州河底泥污染状况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来彦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9(2):85-92
在苏州河综合整治工程,关于苏州河底泥的处理处置,因为基于不同的研究方法而出现了疏浚底泥和不疏浚底泥两种不同的观点。笔者结合自己参与底泥研究的亲身体会,对底泥的是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两种观点的差异,得出应当疏浚的结论并对底泥疏浚后的出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5.
盾构始发端头土体加固时,如何保证加固土体的稳定性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结合苏州地铁某车站西端头盾构始发工程(无含水层),运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封门拆除这种最不利的工况下对该工程始发掘进进行了模拟分析.由数值模拟知,当纵向加固长度为3 m时,沿盾构隧道掘进方向土体向工作井内移动,最大位移发生在暴露掌子面的中心处,达12.92 mm,封门上方地表土体变形最大,沉降约为3.0 mm,强加固区范围内土体受力均在设计强度范围之内,计算出安全系数分别为2.05、1.47和1.30;在无含水层的盾构始发端头,纵向加固长度为3 m时就可以在强度上满足要求,且安全系数有富余. 相似文献
56.
窦祥铭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2(3):24-30
农村"三变"改革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宿州市通过统筹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既激活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也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破解了乡村治理难题,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了新路子。以宿州市农村"三变"改革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三变"改革的进展情况、主要模式、对促进乡村振兴的机理、存在问题,进而提出有关加快推进"三变"改革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方正在推进的"三变"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7.
58.
基于近30a的统计资料和近10a来土地详查与变更数据,分析苏州市耕地数量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空间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表明:苏州市耕地数量呈现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显著;人口增长、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引起耕地变化的内在决定性因子,农业技术进步、经济利益驱动等因素是影响耕地数量变化外部驱动因子。图4,表3,参5。 相似文献
59.
近20年来苏州市城市化与非农用地扩张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4期遥感数据与社会-经济资料,应用RS/GIS技术对1984~2003年苏州市非农用地扩张导致的农业土壤资源缩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苏州市非农用地总面积比1984年扩大了2.9倍,年均扩展面积810hm^2。与苏州市相比,苏州地区的非农用地相对扩张强度(ER)较高,表明苏州地区以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为驱动力的泛中心城市化现象突出;而绝对扩张强度(EA)却明显低于苏州市,说明苏州市在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基础上,依然保持着高于苏州地区平均水平的城市化发展速度。相关资料分析表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资源的非农流转可能会对苏州地区粮食安全、生态环境维护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图3,表3,参13。 相似文献
60.
吴玲芳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1):176-177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代苏州藏书家的研究成果及我国港台地区有关苏州藏书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