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6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8篇 |
丛书文集 | 5篇 |
教育与普及 | 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4篇 |
现状及发展 | 4篇 |
综合类 | 223篇 |
自然研究 | 3篇 |
出版年
2021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41.
42.
汤黎虹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3-12
人类在近三百多年的历史中产生并形成了"援救类、促进类、维权类"的社会法;其根据是人群之间帮扶脱困的系统——"狭义社会"的形成;社会法是基于对解脱人群在实现基本生存权时遇到困难或困境而提供保障的需要,保障人群之间帮扶脱困的法。 相似文献
43.
从生产社会到消费社会——对“后现代主义”的“现代主义”之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把马克思主义以生产力为基础来研究社会的运行作为一条主线,那么我们往往会忽视另外一条主线,这条主线认为社会运行的基础是消费。甚至这一主线的历史伴随了资本主义的历史。今天,后现代社会常常被等同于消费社会,消费进而占据了社会运行的主导和基础性地位。这时我们反观历史会发现:以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社会不是横空出世的,它只是现代甚至前现代社会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44.
周利萍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2):44-46
张恨水的小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其小说之所以长热不衰,主要在于他在写作时具有强烈的读者意识与时代意识,并且将缠绵悱恻的言情小说与惊险紧张的武侠传奇熔于一炉,在艺术形式上将传统章回小说和现代小说新技法融为一体,在思想内容上以社会为经,言情为纬,跳出了鸳鸯蝴蝶派一味言情的才子佳人式的窠臼。 相似文献
45.
近几年90后大学生渐成高校学生的主体,人际关系不协调已成为困扰当前90后大学生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着90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重视对90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人际关系现状调查及特点分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理念,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已成为当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6.
朱理达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9):235-236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成为高校工作者需要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从和谐的办学理念、和谐的制度文化、和谐的学术氛围、和谐的校园文化的角度就和谐校园的构建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7.
中国首倡马克思主义的地理学学术团体:中华地学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年,中华地学会在上海成立,1936年停止活动。学会以编辑人员、中高等院校教师为主要成员,出版《地学季刊》和《地学丛刊》,在当时的国内地理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并首先在国内学界倡导运用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研究地理学。 相似文献
48.
谭嗣同是戊戌维新派的杰出代表 ,是戊戌变法时为追求真理而勇敢牺牲的伟大的爱国者 ,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本文主要探讨谭嗣同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和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49.
体育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思想的体现,具有引导健康的体育文化和体育价值、激励个体全面、协调发展、推进人的社会化进程的重要价值。体育人文精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前发展,促进社会文化更加繁荣,倡导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促进人际关系诚信友爱,促使社会更加和谐发展,因此应大力提倡体育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0.
抗战期间,与大后方的学人相比,沦陷区一批保持民族气节、潜心向学的科学工作者,除生活困苦之外,还面临生命危险等更为严重的压力。秉志与刘咸、杨孝述等中国科学社核心成员,在沦陷区上海克服各种困难维持中国科学社社务,继续发刊《科学》、《科学画报》,坚持明复图书馆的开放,提供了科学交流的平台,记载了科学进步的历程,保存了中国科学发展的火种;千方百计坚持科学研究,并关注后辈学人的成长,为战后中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深知科学在抗战中的作用,毅然走出书斋,以自己之所长,通过《科学》、《科学画报》、《申报》等媒介发表言论,宣扬科学抗战报国、抗战救国、抗战建国。他们的对敌斗争与抗战期间的所作所为,与真枪实弹的正面战场、敌后游击战、沦陷区的谍报战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壮丽画卷,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不畏强敌的崇高情怀与情操,是名副其实的另一种抗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