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4篇
系统科学   130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3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全站仪和GPS在数字测图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测区概况,论述了全站仪和GPS在数字测图中联合使用的作业流程、作业方法,对两种仪器结合使用的优越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2.
基于Superstar Ⅱ GPS接收机和MATLAB实验平台,实现了所有星座误差及信道误差的修正.重点分析了卫星钟差、电离层误差、对流层误差、地球自转效应等误差及修正方法.参照IGS精密星历,利用Klobuchar模型,电离层误差修正掉约14 m;利用高度角模型,对流层误差平均修正掉4.05 m;地球旋转效应误差最大修正掉约30 m;卫星钟差修正后不超过3.1 m.实验结果最终定位精度17 m,验证了误差修正方法的正确性,为今后进行的GPS接收机研制工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33.
台湾海峡的地质构造背景及GPS网站的地壳运动速度观测数据表明,中国大陆福建沿海、台湾海峡与台湾岛北部地壳的水平运动基本保持了整体趋势;800余年的地震资料显示了台湾海峡及其附近地区的潜在地震危险性分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研究表明了台湾海峡北段的地震危险性较低。从防止地震影响角度考虑,选择拟议中的北线作为台湾海峡通道建设线路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34.
GPS直伸型隧道控制网贯通测量精度进行了分析,同时对GPS隧道控制点的内、外可靠性标准进行了讨论。为直伸型隧道的GPS平面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提供了贯通精度和可靠性标准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5.
余兵 《科技咨询导报》2010,(20):101-101
GPS技术、R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数字测绘技术正广泛地应用于工程测量中,并发挥主导作用。本文主要讨论了RTK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在分析RTK系统的优越性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重点对于提高RTK精度的方法进行探讨,有利于提高我国数字测绘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36.
车辆监控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车辆监控系统的软硬件部分,给出了总体架构设计。提出了利用MapX和MapXTreme进行电子地图显示,通过定位匹配将车辆位置、状态等信息有效地与电子地图整合,从而对车辆进行准确地定位和监控.  相似文献   
37.
非建模系统误差是影响整周模糊度固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有经验模态分解理论的基础上,定义经验模态分解的多尺度分解与重构结构,依据累积标准化模量的均值随尺度的变化确定非建模系统误差与噪声分离尺度的选择标准,分离出双差观测值残差序列中的系统误差,并对初始双差观测值进行修复,得到去除系统误差后的双差观测值序列。比较系统误差消除前后LAMBDA方法求解整周模糊度固定的速度、可靠性和搜索空间,结果表明: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消除系统误差后,LAMBDA方法求解整周模糊度固定的速度和可靠性明显提高,搜索空间得到一定优化。  相似文献   
38.
InSAR/GPS集成技术在常州-无锡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军  李振洪  武健强 《自然科学进展》2009,19(11):1267-1271
精确监测地表形变是地面沉降防控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多年来该研究领域面临的难题.GPS和InSAR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两种空间大地测量监测手段,在区域地表形变监测方面都显示出了各自的优势及良好的应用前景.文中根据二者技术特点,分析了InSAR/GPS集成技术监测地面沉降的方案可行性,并以常州-无锡地区为例开展了同步观测试验,利用GPS数据来建立大气改正模型,从而削弱InSAR干涉图像中大气影响,提高了InSAR形变量监测精度.  相似文献   
39.
为监测地下煤炭开采对某矿工业广场内主、副井筒的影响,布设了由54个监测点和2个基准点组成的监测网。监测网的基准时段测量采用静态GPS相对定位技术和三等几何水准,以此作为沉降监测基础;监测时段外业观测方法与基准时段的相同,但沉降量采用以似单差法为理论的GQuickS软件进行解算,并与几何水准测得的沉降量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似单差法进行沉降监测可达到三等水准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40.
In an effort to study the severe rainfall event of 4-5th July 2000 in Beijing (with 24h 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 of 240 mm), we perform numerical simulations to investigate this event using the MM5v3.6 model. The model is initialized with the MM5/WRF 3DVAR analysis, which incorporates the ground-based GPS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automatic and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in its assimilation step. For 24 h 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 forecast, the threat scores are 0.72, 0.76, 0.67 and 0.63, for thresholds of 1, 5, 10, and 20 mm, respectively. Holding other factors unchanged,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different topographic resolutions of 110, 50 and 3.7 km to investigate the topographic effects on precipitation over the Beijing area. In these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we attempt to preserve the realistic orographic distribution in the model topograph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keeping the dynamic-thermodynamic consistency of the initial model atmosphere to the extent possibl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unique top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s in the Beijing area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distribution and intensity of heavy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