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6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1篇 |
丛书文集 | 15篇 |
教育与普及 | 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8篇 |
现状及发展 | 2篇 |
综合类 | 100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62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95篇 |
2010年 | 75篇 |
2009年 | 106篇 |
2008年 | 72篇 |
2007年 | 65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49篇 |
2004年 | 61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68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何飞龙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4)
中国近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在20世纪40年代初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他的理论主要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等内容。其中他的目的论把教育的目标划分为依次递进的四个层次,从而体现出对做人特性的四个要求,而这四个特性要求在今天对当代大学生做人方面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2.
谈网络化生活环境与高校德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现代社会越来越进入信息网络时代,网络不仅仅是一种先进的通讯手段,更是形成了影响整个社会生活的“网络化生活环境”。本文对网络化生活环境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这对高校德育工作更好的解决由于网络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3.
邹小青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96-99
CDIO教育模式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教学实践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在其人才培养目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尝试着运用CDIO的理念来指导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提出相应的途径和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64.
65.
丁夏敏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4(1)
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化的教学与管理,教育资源信息化与共享平台建设在信息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从技工院校的教学实践特色出发,在ASP.NET技术基础上,采用Browser/Server三层架构,构建开放性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技工院校教育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66.
文章从移动教育的涵义、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设计等角度阐述了适合这一新型学习模式的教学课件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7.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较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阐述了在信息时代,必须加强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建设,抢占教肓“制高点”,推动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68.
从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对象出发,论述了数学在计算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阐述了数学教育在计算机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目前在计算机科学的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计算机科学中数学教育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9.
形势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理论课之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本文作者着重论述了大学生开设形势政策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应坚持的原则,以及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探讨了新形势下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70.
高等教育视野中的大众文化批判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兴起与发展,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正在接受高等学校教育的大学生,而其影响并非都是积极的。高等学校教育有必要而且可能担负大众文化批判与重构这一时代所赋予的“新的重要使命”。大众文化与高等学校文化的疏离、高等学校教育的文化生态环境、大众文化对大学生身心发展负面影响是高等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与重构的重要原因。高等学校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高等学校教育新的文化使命、高等学校文化的特殊规定性使得高等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成为可能,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开放和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为高等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与重构提供了条件和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