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浙江大学青年学者黄擎的《文艺批评话语研究:20世纪40-70年代》一书是对20世纪40-70年代的中国主流文艺批评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该书综合运用了批评话语分析、文本细读等方法,从话语形态、思维方式和批评功能三个层面探析了这段时期文艺话语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隐匿的思维观念等深层特质。 相似文献
42.
吴翔宇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9-17
鲁迅将国人的痛感认知理解为“人”主体意识觉醒的重要标记。鲁迅笔下的人物用遗忘的方式消解现实困境,使得他们回避了基于痛感而衍生的反抗行为。面对着国民精神虚空的精神状态,鲁迅冷静地剖析了这种奴性人物的思维形态,建构了独特的批判视野,并将之纳入其思想改造的价值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43.
崔颖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3,(4):391-393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以汉语典籍英译文本为例,探讨了语篇体裁与文化语境的预制性关系,并指出其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4.
语境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生成的,因而语境也在不同方面受到限制。虽然原则上语言使用的每个要素都可以作为一个与语境相关的要素出现,并加以考虑,但是并非在每一种场合这些要素都已相关因素的身份调动起来。由于与话语匹配的语境组合的多样性,孤立的的话语几乎都具有很高程度的不确定性。在交流中,我们不能容忍含糊性的存在,允许语境进入语言分析就成了精确性的先决条件。让语境融入语言意义的生成过程变便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而维氏顺应论中的语境观对语境在意义的生成过程中做了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其中的三个世界,对语篇连贯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二语课堂师生会话这一话语类型日渐引起话语研究者的重视。在二语课堂的这个特定的语境中,话语角色预设了话轮分配方式,形成了以教师启动、学生应答、教师反馈,以及教师和学生合作共同完成课堂言语交际活动的话轮转换机制为特征的互动性话语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46.
阅读课是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与掌握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传统的阅读课讲授方法只注意了阅读材料的文字而忽视了语篇的作用。现在,教师要自觉地运用语篇分析法来分析语篇的交际功能,文章的结构以及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47.
话语分析在其发展过程中和文学作品联系日益紧密,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欣赏文学作品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研究《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所使用的两种引语—-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通过分析两类引语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48.
49.
本文以新疆大学研究生院2010级的69维吾尔族名民考民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作文竞赛的方式收集学习者的作文文本并通过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和定性研究,对学生写作中附加性话语标记语的总体使用频率、位置、功能等进行分析,找出学习者使用不当的话语标记语并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50.
王金龙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
本文提出了大学英语精读课中所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改进英语精读课教学的方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