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22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建瓯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GIS软件等来研究建瓯市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并将分析结果用图表形式表示,直观显示了建瓯市从1998—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建瓯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差异的驱动力,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2.
基于GIS的河网分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GIS支持下河网分维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分维的意义。方法应用数字高程模型,在GIS支持下提取陕北黄土高原韭园沟流域的河网,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分形理论以及统计学知识进行计算、模拟。结果基于霍顿水系定律得到韭园沟流域河网分维数是1.662,基于分形基本定义得出的是1.589。结论①利用GIS计算河网分维数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高效、简捷、检验性好的优点;②对同一河网,使用不同方法得到的分维数不同,表明河网分形性质丰富多彩;③分形维数对比时一般应满足计算方法一致,且在同一个无标度域内。  相似文献   
73.
李丽  郝振纯  王加虎 《自然科学进展》2004,14(12):1452-1458
充分考虑水文要素和各种参数的空间变化是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优势所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它们的研究提供了更为方便易得的数据源,因此具有一定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将成为水文学发展的必然方向.文中依据从DEM中提取的河网、水流路径长度和坡度等流域特征,建立了适合于黄河流域三门峡-小浪底区间水文过程模拟的分布式日模型,为进一步的次洪模拟和小浪底水库入库洪水预报系统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参数和依据.  相似文献   
74.
基于虚拟现实的水电工程施工动态可视化仿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动态仿真的复杂性,基于虚拟现实技术,采用高效的图形渲染引擎,进行物理系统的模拟,展现出具有真实感的可实时交互的虚拟场景,并将系统仿真信息与图形紧密结合起来,为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管理提供一种全新的环境,为决策者提供更科学、直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75.
采用离散单元法分析了非均匀布风方式下流化床内的气固流动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床内存在大尺度的颗粒横向循环流动;高风速区为气泡活跃区域,气泡尾涡裹挟颗粒上升是形成内循环的关键环节;供风非均匀程度越大,颗粒内循环力度越强烈;改变风速,颗粒流量变化显著;倾斜布风板设计有利于促进颗粒定向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76.
敏捷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根据现代制造环境下业务流程重组和动态企业建模的需要 ,提出敏捷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讨论了敏捷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概念、组成、构造原则和结构框架。该结构采用构件支持动态企业建模 ,实现了系统级的软件重用 ,通过建立管理任务平台实现 MIS应用系统和企业过程的分离 ,从而使信息系统支持复杂的动态企业过程。  相似文献   
77.
The on-going Three Gorges Project (TGP) aims to build one of the largest hydropower stations in the world.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have concluded that the reservoir is likely to induce medium-to-intense earthquakes. 23 GPS stat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o maintain a geodetic and seismological monitoring network around the reservoir to monitor seismicity and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to facilitate mitigation activities in case an intense earthquake occurs. The velocity of GPS site was derived from 3 repeated GPS surveys. Meanwhile, another effort has been mad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application of satellite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 techniques in detecting crustal deformation possibly caused by impound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It has been made to deriv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DEM) using European Remote Sensing (ERS)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ery. Pairs of ERS SAR images in raw format are processed to generat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This effort will help us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the InSAR techniques for further derivation of background deformation patterns and future detection of reservoir-induced crustal deformation in the area. Foundation item: Supported by the Seismological Union Foundation of China (602015), NASA grant of US(NAG5-9065) and Key Project of China Seismological Bureau(95-12-02) Biography: Qiao Xue-jun(1968-), male, Associated professor, research direction: crustal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78.
由DEM确定Nash汇流模型的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推求Nash汇流模型参数的传统方法中需要有足够数量的流域降雨径流资料,而目前在大部分地区并没有足够的水文资料这一情况,提出了一种确定Nash模型参数的新方法.首先由DEM提取地形地貌参数,然后推算Nash模型的参数.选择长江三峡沿渡河流域为例进行模拟计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实用上是可行的,完全避开了大量降雨径流资料的处理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深化缺少资料情况下汇流计算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79.
基于OpenGL的三维散乱点生成真实感地形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维真实感图形是科学可视化、计算机动画和虚拟现实的技术核心,也是时空一体化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而OpenGL又是最新的三维图形的国际标准,为实现地形的真实感显示,本文讨论三雏散乱点数据通过插值算法生成数字高程地表模型(DEM),并通过OpenGL的纹理映射来生成真实感地形的技术。  相似文献   
80.
通过对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进行最近邻方法重采样,获取不同空间尺度DEM数据.针对不同空间尺度DEM,研究地形因子和流域信息提取与DEM的尺度效应,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随DEM空间尺度的增大,高程信息、坡度和地面粗糙度等地形因子的平均值呈下降趋势,河网总长度与河网密度值随DEM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减小,大尺度DEM无法较好地表达喀斯特山区细小河流信息;2)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坡度、地面粗糙度与DEM分辨率相关性较强,用幂函数拟合相关性为显著相关;3)借鉴信息熵理论方法分析可知,研究区地形和流域信息提取的DEM最佳分辨率范围区间为30~12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