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64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黑土区大豆适宜NPK肥料用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通过NPK不同用量的试验,阐明目前黑土区大豆生产的适宜用量为每公顷施N35kg、P20530kg、K2020kg。施磷配合条件下,施氮增产23.5%;施氮配合条件下,施磷增产13.7%。尽管大豆本身能够固氮,但增施氮肥仍有较好的增产效果。由于磷素的土壤积累,磷肥的用量及增产作用已经明显低于20世纪80年代。大豆产量对土壤的依存率为73.3%—79.0%。图3,表7,参3。  相似文献   
92.
化肥施用对黑龙江省黑土区近50年粮食产量的贡献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及其典型市县为代表,分析了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区近50年农田粮食产量的动态变化及化肥施用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无论是粮食总产还是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其总的变化趋势是不断增加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从南到北(即由双城—海伦—克东)逐渐递减,据粗略统计,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后,其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比以前平均增加为:黑龙江省104%,双城市242%,海伦市126%,克东县105%。近30年,黑龙江省和海伦市化肥施用量的变化趋势也是递增的,化肥的施用能促进粮食产量的增加,但化肥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是逐渐下降的,黑龙江省每千克化肥生产的粮食数量平均由20世纪70年代的15.7 kg下降到目前的9.3 kg,海伦市由70年代的34.7kg下降到目前的8.4k。图3,参5。  相似文献   
93.
调查了吉林省榆树市黑土的汞含量状况,并分析了土壤及粮食作物的汞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样点的土壤汞含量基本都高于本地汞含量的平均背景值。但各采样点的土壤汞含量均未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的标准限值。研究区各样点玉米籽粒均未受到汞污染。土壤汞含量与pH值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玉米籽粒的汞含量受土壤有机质的重要影响。图3,表2,参12。  相似文献   
94.
东北黑土资源质量变化特征研究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随着黑土资源的不断开垦,土壤退化问题日益加剧。详述了近几十年来黑土资源质量的变化特征,分析了黑土质量退化的各种自然与人为因素。通过分析得知,东北农田黑土总的变化趋势是黑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养分平衡失调,物理性状恶化,土地生产力降低,大部分高产农田变成中、低产田,严重制约了东北及我国粮食生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1,表3,参19。  相似文献   
95.
采用电液压脉冲激活黑土,将黑土中不溶于水的大量N、P、K和丰富的有机物质变成绿色肥料,为解决目前废水处理产生的大量污泥的资源化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技术途径.电液压脉冲激活黑土的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种类的黑土,经电液压脉冲激活后它的NH4(植物能吸收和利用的速性N)的含量增加1~4倍,水溶性有机物增加4倍,这对污泥处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
为研究不同氮肥基追比例运筹下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和小麦产量的影响,为确定当地适宜耕作和秸秆还田模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因素一为玉米秸秆(S)直接还田(5000 kg/hm2)和玉米秸秆不还田;因素二为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设3种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70-30-0、60-30-10和50-30-20),共6个处理,分别为N70-30-0、N70-30-0 +S、N60-30-10、N60-30-10 +S、N50-30-20和N50-30-20 +S。小麦收获后采集0~20 cm代表性土壤样品分析理化性状,包括含水率、pH、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测定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结果显示,与不还田相比,3种氮肥运筹下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pH降低,土壤含水率、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各处理小麦籽粒产量各不相同,N50-30-20 +S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最...  相似文献   
97.
根据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技部分布于四大类型地区的生态站进行长期施肥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作物产量、土壤肥力质量变化研究数据,提出了黑土区农业系统投料中有机碳、磷和氮在饲养-堆腐过程中的循环率。  相似文献   
98.
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的18 a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平台,研究了在不施肥(CK)、施化肥(NPK)和化肥配施有机肥(NPKOM)条件下,0~100 cm土体剖面碳、氮的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0~100 cm土体碳氮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的NPKOM处理增加了0~60 cm剖面土壤的碳、氮含量,而施化肥NPK处理,只增加了0~20 cm耕层土壤碳、氮含量。从0~100 cm土体碳、氮储量来看,施肥对0~100 cm土体碳、氮储量影响较小,尽管各处理间的变化趋势为NPKOM〉NPK〉CK,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剖面土壤碳、氮含量存在着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1。与无肥CK处理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NPKOM处理和化肥NPK处理的C/N有下降趋势,而与NPK处理相比,NPKOM处理的C/N也有所降低,这些结果表明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的土壤剖面碳、氮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99.
对比研究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区中黑土自然恢复(NR)及垦殖中不施肥(NoF)、施化肥(CF)和化肥配施有机肥(CF+M)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酶活性季节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黑土土壤微生物量碳季节性变化明显,所有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峰值均出现在早春,自然恢复较垦殖处理提高了黑土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对土壤酶活性研究发现,除垦殖处理的转化酶活性季节性变化较小外,其他处理酶活性季节性变化显著。NR处理促进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磷酸酶活性的提高,而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不大。垦殖处理下施肥较不施肥处理土壤酶活性高,但单施化肥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0.
草甸黑土对铜镍铅砷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铜、镍、铅、砷在草甸黑土中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比较草甸黑土对4种元素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速率,并推算出这4种元素在草甸黑土中的化学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