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8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he biomineralization process of iron oxidizing bacteria and its influence on accumulation of metals were investigated by modern biological observation techniques (i.e., SEM and TEM) and geochemical methods, in coastal area of Zhoushan Island, Zhejiang province where a thick ancient wood layers were buri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iron mud samples mainly contain Leptothrix-like sheaths and Gallionella-like stalks, which are known as neutrophilic iron-oxidizing bacteria. These two bacteria are present as obviously different abundance in two sampling sites, which may be regulated by the geochemistry of seepage water. The biomineralization product of iron oxidizing bacteria is ferrihydrite, a poorly ordered iron oxide, and formation of amorphous mineral is affected by the factors of bacteria, minor Si and temperature preventing any further transformation into more crystalline phases. Organic functional groups, extracellular polymers and surface charges can provide favorable nucleation sites or template for formation of iron precipitates on the bacterial surface. The miner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iron oxidizing bacteria is divided into different stages, i.e., extracellular mineralization, intracellular mineralization and the whole cell mineralization. Furthermore, due to BIOS containing the bacterial organic matter, the accumulation capacity of metals specially Fe and Co is highly increased, suggesting that BIOS exert a degree of controlling in the cycling of metal elements in seepage area.  相似文献   
32.
为解决页岩油藏焖井开发过程中,合理焖井周期难以确定等问题,建立了包含油水渗吸置换的数学模型,基于全隐式方法构建了油水两相渗流、渗吸数值模拟模型.通过与实际井的生产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针对Y区块压裂水平井Y-1,分别计算了焖井0~160 d的累产油量.研究认为:随着焖井时间的增长,累产曲线的曲率变化逐渐平缓,压...  相似文献   
33.
主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地理网格网络,并探讨网络的拓扑性质及其逾渗动力学行为,为现实地理网络的鲁棒性研究及其构建提供参考.这个网络的特点是,在构建时引入度权重连接概率和地理距离权重连接概率.研究发现这种新型网络能够随着这两种概率及相关参数的改变,生成嵌入式无标度网络并渐进过渡到嵌入式指数网络.  相似文献   
34.
压裂改造是低渗致密气藏增产的重要措施,而考虑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气藏开发动态预测是致密气藏开发的热点问题。大规模水力压裂也会造成改造区相渗与未改造区相渗出现差异,并且不同储集层类型也对应着不同的相渗关系。因此,基于差异化相渗的致密气藏一体化模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工程-地质一体化建模流程入手,考虑基质和裂缝的相渗差异,并结合3种储层地质及相渗关系形成了考虑差异化相渗的模拟流程,该模拟方法能有效解决前期返排阶段产水量拟合效果较差的问题。通过考虑差异化相渗的一体化模拟对低渗致密气藏3种储层类型的开发特征和开发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建立无因次压降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图版,用于评价气藏不同时期的开发效果。研究表明,残余气饱和度的高低决定了气井开始产气的滞后时间,残余气饱和度越低,气井返排期越长;在考虑差异化相渗的情况下,含水饱和度对采收率影响最为显著、渗透率次之,孔隙度与有效厚度影响较小。通过本文的研究揭示了不同储集层物性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对指导致密气藏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5.
渗硼预处理对硬质合金金刚石涂层刀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渗硼预处理对硬质合金YG6刀具上金刚石涂层形核、生长和切削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表面形貌,X-射线衍射进行物相分析,切削实验来考察刀具的切削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渗硼预处理使硬质合金表面形成了CoB和Co2B,较好地抑制了Co对沉积金刚石的不利影响,金刚石涂层形核致密,硬质合金金刚石涂层刀具经渗硼预处理后在切削性能上略好于酸浸预处理的.  相似文献   
36.
大耕深旋耕刀的制造工艺及其耐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大耕深(耕深大于20cm)旋耕刀表硬心韧的性能要求,提出对旋耕刀"表面渗铬—淬火—中温回火处理"的制造新工艺(简称渗铬热处理工艺),考察了采用该工艺所制旋耕刀的室温干摩擦磨损行为,并与传统制造工艺(整体淬火—低温回火)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渗铬热处理工艺制造的旋耕刀具有典型的表硬心韧组织结构,其表层为高硬度的渗铬层,心部为高抗弯强度和韧性的回火屈氏体;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经渗铬热处理后试样的摩擦系数降低,相对磨损率仅为经传统工艺处理后试样的0.408,可较好地满足稻麦两熟作业区大耕深旋耕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37.
阐述了钛合金膏剂法渗硼的工艺和性能,并讨论了加入稀土元素的影响,试验表明:膏剂中加入稀土元素,能增加渗层深度、提高渗层表面硬度和耐蚀性,降低渗层脆性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38.
分析了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时空气渗透的物理过程,由于风压的作用使室内压力升高,使规范方法计算的渗风量值减少,从而提出合理的风压与热压的叠加办法,并将其具体应用于双层窗渗风量的计算中。  相似文献   
39.
针对特低含水饱和度和特高含水饱和度时相渗关系表征误差较大的问题,通过对大量岩芯样品的相对渗透率测定实验数据进行详尽分析,发现水、油相对渗透率比值的自然对数ln(Krw/Kro)与标准化后的含水饱和度Swn的双重自然对数ln(ln 1/SSwn)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两者符合Weibull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基于Weibull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相渗关系表征关系式,并以此为基础改进了相渗分流量方程的拟合计算方法。该方法及由其推导的相渗分流量方程较传统油层物理学方法计算的分流量方程在特低中含水期内能大幅度提高产水率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40.
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和毛管力曲线是表征裂缝中流体流动特性的重要指标。基于侵入逾渗模型,建立一种考虑变应力影响的粗糙裂缝内油水两相流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蒙特卡洛法构建单条粗糙裂缝模型;利用侵入逾渗模型模拟单条粗糙裂缝中的稳态油-水驱替过程,数值求解毛管力及相对渗透率曲线。通过与Mualem解析模型比较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借助裂缝所受有效应力与开度间的解析关系,研究变应力影响下油水两相流动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油-水驱替过程中,随着裂缝有效应力增加,毛管力曲线呈整体抬升趋势,其中油相相对渗透率明显减小,而水相相对渗透率基本不变,同时发现油相开始流动对应的含水饱和度和水相基本失去流动能力对应的含水饱和度均随有效应力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