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只有提前预测出蒸汽突破井,及时采取防汽窜措施,才能避免产油量急剧下降,增大蒸汽波及体积及热利用率,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基于油田常规生产动态数据,将承载蒸汽突破信息的生产动态指标转化为评价标度的概率分布,计算其累积分布函数及期望,运用随机占优准则,对累积分布函数逐点进行两两比较,得到各指标之间的随机占优关系,然后建立总体优序度矩阵,计算出生产井蒸汽突破时机先后的排序值,并对所有生产井的蒸汽突破先后进行排序,最终建立了考虑多指标的蒸汽驱开发蒸汽突破预测模型.实例应用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为油藏蒸汽驱开发动态调控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盆地辽河油田欢喜岭地区齐40块稠油油藏历经多年的蒸汽驱开发,其伴生气体中CO2含量已上升至60% ~90%.通过对该区块的油藏条件及开发前后的储层流体矿物分析,认为CO2浓度的上升主要由于蒸汽驱开发导致油藏温度升高,储层流体和矿物发生化学反应结果,其中与CO2形成有关的化学反应包括:稠油水裂解、硫酸盐热还原、矿物...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四大稠油生产区:辽河油田、新疆油田、胜利油田及河南油田。渤海油田稠油热采技术起步较晚,但储量丰富。目前开发主要以常规开发为主,部分油田开展化学驱采油,热采处于探索试验阶段。本文主要结合目前海上油田特殊的环境条件、油藏类型和井型特点,介绍了稠油热采的几种常规技术以及海上稠油热采的探索应用和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改进了Jones蒸汽驱产量计算模型,据此,对辽河油田齐-40块蒸汽驱生产状态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1)通过历史拟合,Jones模型预测结果与生产历史吻合,可用来估计生产动态变化趋势;(2)注蒸汽速度和蒸汽干度的增加,会增加原油采油速度;(3)原始含油饱和度增加会明显地增加采油速度。  相似文献   
5.
蒸汽驱模型的特征分析及合理模型的选择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来,国内外油藏专家相继建立了许多稠油油藏蒸汽驱生产动态预测模型。通过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从中筛选出16种具有代表性的蒸汽驱模型,对其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按驱油机理将这些模型分为压差驱动型,蒸汽超覆型和重力泄油型;按其计算时是否需要油田实际生产历史数据,将其分为半经验型和解析型。针对我国稠油油藏的特点,根据油藏地质条件、驱油机理和开发历史,提出了合理模型的选择原则和方法,并推荐出相应的模型来预测蒸汽驱开采的生产动态。  相似文献   
6.
从蒸汽吞吐和蒸汽驱采油特点出发,总结了辽河油田曙二区大凌河稠油油藏剩余油形成控制因素和分布模式。确定了五个级次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包括微观级、单井单层级、井问单层级、层问级和平面级。提出了剩余油形成的三大控制因素,包括油藏地质类、油藏工程类和井网部署等。强调了油藏地质条件的关键作用,阐述了各种地质因素对剩余油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稀油聚驱后蒸汽驱温度与压力对采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稀油油藏聚合物驱油后蒸汽驱注入温度与压力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采用大庆萨尔图油田天然圆柱状岩心和模拟地层油,首先在45 ℃环境下进行水驱和聚驱,而后在模拟环境温度和注入温度的双温度场条件下进行了蒸汽驱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驱-聚驱累计采收率达54.4%的基础上,蒸汽驱采收率提高幅度为28.3%;当压力一定时,不同注汽温度的蒸汽驱采收率均随着注汽PV数的增加而增加,并趋于各自的稳定值,有效PV数约为1.4;蒸汽驱采收率提高幅度随岩心平均温度的提高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最佳驱替温度范围为岩心平均温度超过饱和水蒸汽温度(10~15) ℃;随着压力的增加,得到相同采收率的注汽温度也相应增加,尽可能降低压力将可利用相对较低的注汽温度获得较高的采收率,并减少注汽过程的热量消耗.  相似文献   
9.
针对蒸汽驱恒定式注汽速度驱油效果差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PSO(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算法的蒸汽驱振荡式注汽速度优化方法。该方法建立了蒸汽驱注汽速度数学模型,采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此模型进行求解并优化振荡式注汽速度,最后得到蒸汽驱振荡式注汽速度最优方案。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引入混沌优化算子产生初始解,依据各粒子适应值的距离,完成对各个粒子的自适应变异,同时引入极值扰动算子对个体历史最优值和全局最优值实施随机扰动,加快了收敛速度,提高了种群的可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 所建立模型准确,优化算法有效。通过此方法可指导蒸汽驱注采方案合理编制,指导蒸汽驱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蒸汽驱物理过程入手,建立起蒸汽超覆物理模式,把蒸汽驱过程中的油藏分为具有超覆前缘的四个区:原始油藏区、原油富集区、热流体区和蒸汽区.经过各区超覆前缘等价位置的转换,把超覆物理模式等价转换成活塞式推进物理模式;然后建立各区的物质平衡方程和能量平衡方程,求解出各区中油、汽、水饱和度以及前缘等价位置.提出了综合驱替效率的概念。利用拟驱替效率和面积波及效率计算出各时刻油、气、水、汽(当出现蒸汽突破时)的产出量及油汽比等一系列开发指标,并与经验方法预测结果和蒸汽驱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计算的产量曲线与热采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