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87篇
系统科学   46篇
丛书文集   48篇
教育与普及   3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30篇
综合类   172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21.
本文提出了一个统一的二维轴对称焊接残余应力场的简化计算模型。运用该模型分析了几种不同条件下的焊接残余应力场,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说明了该模型能够综合反映轴对称焊接应力场的形成机理、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可用于工程估算和焊接结构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2.
本文在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考虑了预制V型裂纹尖端存在塑性区的情况。首先探讨塑性区的大小,然后对弹性情况下求得的应力强度因子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23.
对计及膜力影响、受均布载荷的四周固支矩形加筋板组合结构进行了刚塑性大变形分析.首先对变形模态建立了判别条件;进而根据变形模态和塑性铰线的内能耗散获得了残余变形的估算公式.经实例计算,并与ADINA程序计算结果作了比较,获得了变形模态和最大残余变形值均相当一致的好结果.  相似文献   
124.
高温纵向压印过程的有限元热力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作者开发的用于模拟二维(包括平面变形和轴对称变形)金属热塑性成形过程的有限元分析系统S-FORGE,对转子钢(25Cr2Ni4MoV)方坯高温纵向压印实验过程进行模拟,给出了模拟结果,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说明了S-FORGE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5.
本文在文献[1]、[2]给出的软土地基Biot固结的有限元构式及程序基础上,对某大型堆山工程分级加荷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固结变形,附加应力及超孔隙水压力分布,塑性区的开展等进行了弹性非线性有限元的计算分析,得出了在理论和工程应用上一些有意义的结论。本文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在类似工程的初步设计时借鉴和参考。有些内容尚可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6.
本文对Hpb59-1黄铜超塑性压缩变形后的试样进行金相分析。不同的原始组织、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超塑性压缩变形后的金相组织都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7.
广义塑性力学的硬化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义塑性力学的硬化理论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剖析 ,阐明了硬化模型和硬化定律的基本概念和物理意义及其区别和联系 ,并指出应根据不同的土性、屈服面以及苛载类型恰当地选取硬化模型和硬化定律 ,进一步完善了广义塑性力学的硬化理论  相似文献   
128.
板料变形中两种摩擦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刚塑性有限元方法,分别采用修正的常剪应力摩擦模型和库仑摩擦模型,对板料在半球形冲头下的拉胀变形和在平底圆柱冲头下的拉延变形过程进行计算,并上述两种摩擦模型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们板料塑成形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比较与实验验证,表明库仑模型比常剪应力模型更为适合板料成形过程模拟的摩擦描述。  相似文献   
129.
通常大块非晶合金在室温单轴载荷作用下表现出极其有限的塑性变形能力, 其塑性变形量一般不超过2%. 通过合理的合金成分设计,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直径为2 mm的Zr64.80Cu14.85Ni10.35Al10非晶棒, 用X射线衍射和示差扫描量热仪研究了该非晶的结构和热稳定性, 并用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其室温下的塑性变形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 该非晶合金的玻璃转变温度和晶化温度分别为646和750 K, 其显微硬度为594.7 Hv. 压缩试验中, 在工程应变和工程应力分别达到9.05%和1732 MPa, 即真应变和真应力达到9.42%和1576 MPa时, 非晶棒开始发生屈服; 屈服后, 随着载荷增大及应变量的增加, 非晶试样被压成圆饼状, 在工程应变量大于70%, 即真应变量超过120%时, 尚未发生断裂, 表现出室温超塑性. 通过合理的合金成分设计, 成功制得具有室温超塑性的新型大块非晶合金.  相似文献   
130.
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是判定材料超塑性的重要力学指标, 用拉伸实验测量 m 值的力学研究已有很多, 对超塑性的进展也有很大贡献. 首先从回顾已有拉伸实验测量 m值的公式, 并且把它们归类为定长度 m 值的ml, 恒速度 m值的mv和定载荷 m 值的mP三种典型变形路径下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 进而基于拉伸变形的本构方程和塑性力学的基本原理, 建立了广义m值的约束方程. 结合三种典型变形路径规范了m值的力学定义, 并由本构方程定义的广义m值公式统一推导出ml, mv和mP的测量公式. 提出结合典型变形路径用数值模拟测量 m值的精确方法. 测量结果表明, m值不仅不是常数, 而且其变化规律与所处的变形路径有密切关系, 用相同的测量公式测量不同变形路径下的 m 值, 测得的结果相差悬殊, 在同一变形路径下用不同的测量公式测得的结果也各异. 对于 m 值的测量必须指明所处的变形路径, 并且要用对应的测量公式才能测得正确结果. 此外, 还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解答了为什么恒速变形路径下的 mv值往往是负值, 而定载荷变形路径下测得的mP值往往会大于1. 对m值的深入分析和精确测量的探讨, 旨在为超塑性宏观变形的力学规律与微观物理机理的衔接的研究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