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7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0篇 |
丛书文集 | 9篇 |
教育与普及 | 4篇 |
现状及发展 | 3篇 |
综合类 | 156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随着形式化方法和技术的日趋完善,网络协议的开发已逐步从非形式化描述、手工方法实现过渡到已形式化描述技术为基础,渗透到网络协议分析、综合、测试等各环节的软件工程方法。本文从网络协议的基本要素、协议的形式化模型介绍了网络协议,并从协议的性质描述、不变性分析、可达性分析、基于有序二叉判决图的符号模型检验对网络协议进行了形式化设计与验证,最后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32.
浅析网络协议对局域网性能和应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教学局域网环境,描述了局域网中的三种常用协议在网络中所起的作用,在异构型网络系统中,windows NT网和Novell网互连环境下,网络协议的组合与优化对网络规模、速度和管理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实现了一个基于WinPcap的实时网络流量监测系统,完成了数据包级和流级的流量指标,包括2~7层协议分布,不同协议的流量速率,包大小分布,不同聚集程度的流分布,前N名的IP主机和主机对分布等;并提供网络运行状态的告警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对于100 M以太网,基于WinPcap的软件捕获流量监测程序的处理上限为60 000 packet/s,完全可以胜任100 M以太网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34.
Ad Hoc网络是一种没有固定基础设施、网络拓扑不断变化的新型网络,固有的脆弱性使它容易遭受各种安全威胁。主要介绍了首先分析了移动Ad Hoc网络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现有协议的不足之处,然后将移动Ad Hoc网络在密钥分配与管理、入侵检测两个方面的安全方案进行了分类论述,并指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5.
为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充分利用现有串口设备和丰富的现有的以太网资源,使测控数据能实时传送,达到对测控设备的实时测量和控制。利用芯片RTL8019AS制成基于普通单片机的廉价的网络数据传送装置,通过该装置能够直接实现单片机将带有RS-232、RS-485自自测控设备变成以太网测控设备,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传送,做到对被控制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控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IEEE802.1x协议的起源、体系结构、技术特点等,指出了需要认证的端口有受控和非受控两种状态,没有通过认证前,只有EAP报文可以通过端口到达认证服务器,认证通过后,其他数据报文才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以ARM920T微处理器和CS8900A网络芯片硬件平台为基础,设计一个完整的嵌入式网络系统.经过仿真测试分析,这一系统基本达到小型网络或个人网络的数据分析、网络服务等功能的性能要求,同时也具有硬件扩展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8.
本文叙述了用于网络系统的软件的结构并解释硬件何以不能单独解决所有的通讯问题,说明了协议软件的必要性,讨论了网络协议软件必须处理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技术。文中简述的分层概念,对理解一套完整的协议怎样与硬件协同工作而构成一个强大的通信系统提供了概念基础。 相似文献
39.
针对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互连需求研究并设计了一个串口一网络协议转换器.它能够实现多个串口设备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再通过以太网接口与PC机相连.从硬件和软件分为2个主要部分进行研究.硬件部分将μC/OS-Ⅱ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选择LPC2210作为控制器,串口处理模块采用MAX3232芯片对uART进行RS232电平转换;以太网控制芯片选用常用的10M ISA总线接口的RTIJ8019AS.软件部分主要分为μC/OS-Ⅱ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与串口驱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40.
刘志远 《东华大学学报(英文版)》2008,25(1):11-15
An ad hoc network is a group of wireless mobile computers (or nodes), in which individual nodes cooperate by forwarding packets for each other to allow nodes to communicate beyond direct wireless transmission range. Because of node mobility and power limitations, the network topology changes frequently. Routing protoco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d hoc network. A recent trend in ad hoc network routing is the reactive on-demand philosophy where routes are established only when required. As an optimization for the current Dynamic Source Routing Protocol, a secure and pragmatic routes selection scheme based on Reputation Systems was proposed. We design the Secure and Pragmatic Routing protocol and implement simulation models using GloMoSim.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cure and Pragmatic Routing protocol provides better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packet delivery ratio, power consumption and system throughput than Dynamic Source Routing Protoco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