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玉米秸秆连续直接还田对土壤磷素和钾素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可明显提高土壤磷素和钾素供应水平。小麦生长期间,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后磷素的转化表现为前期净释放、中期净固持、后期净释放;钾素的转化则表现为前期大量释放,中、后期释放量逐次减少。在调节秸秆C/N15:1~35:1范围内,调节秸秆不同C/N未改变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其转化对土壤磷素和钾素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亦无明显差异。在调节秸秆C/N的前提下配施促腐剂,使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42.
张炜  罗瑾  李思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3):10334-10340
基质吸附是生物滞留设施去除雨水径流磷素的主要途径之一。以体积比2:1砂土混合基质为研究对象,探讨砂土混合基质吸附雨水径流中磷的作用效果及机制,分析竞争吸附对磷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原状表层土,砂土混合基质中砂砾、粉粒和粘粒占比分别为原状土的4.18倍、0.28倍和0.35倍,工程砂和原状土混合可提高基质渗透性能;砂土混合基质磷吸附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最大静态吸附量为2 470.733 mg/kg,以化学吸附为主,且不易解吸;雨水径流中Cl-、SO42-和NO3-的竞争吸附对砂土混合基质磷吸附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砂土混合基质可促进雨水下渗,并强化磷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43.
甘蔗分蘖期叶面喷施300mg/L硝酸稀土溶液,以喷清水作对照,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生化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处理能促进甘蔗根部及叶片对磷素(^32P)的吸收和向外盍以及在生长旺盛部位的累积,能促进甘蔗体内无机磷向有机磷的转化。伸长盛期喷施300mg/L硝酸稀土,甘蔗+1叶全磷量显著增加,表明分蘖期后一定时期内喷施稀土仍然具有一定的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44.
选用14个在不同时期推广的冬小麦品种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部位植物样本的磷素含量。结果表明,各时期品种不同器官、部位中磷素含量随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均逐渐降低。生育前期,植株体内磷含量较高,成熟期最低;冬小麦植株对磷的吸收累积动态一致;随品种的更替,叶片、叶鞘中的磷素输出率增加,总输出磷的贡献率反而降低;磷收获指数增大。  相似文献   
45.
盐碱条件下磷素营养对星星草幼苗呼吸代谢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Na2CO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在不同磷素营养条件下其呼吸代谢途径强弱亦不同,不同磷素营养水平对各条呼吸代谢途径在不同程度上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对星星幼苗的呼吸强度起到促进作用,以提高其对盐碱的抗性。  相似文献   
46.
太湖地区水稻土磷素径流流失及其Olsen磷的"突变点"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太湖地区爽水型水稻土无锡安镇和囊水型水稻土常熟磷素地表径流流失状况及其与土壤Olsen-P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常规施磷处理水平下,爽水型水稻土2000~2001年度的地表径流磷(TP)流失量为603.2g/(hm2·a),2001~2002年度为1148.9g/(hm2·a);而囊水型水稻土2000~2001年度地表径流磷流失量为679.5g/(hm2·a),2001~2002年度为1350.3g/(hm2·a).麦季土壤磷的径流流失量均大于稻季磷的径流流失量.施肥量对土壤磷素径流流失有显著的影响.爽水型水稻土和囊水型水稻土土壤磷素径流流失各存在一个突变点,分别为32和26mg/kg.两种水稻土突变点的差异可能与它们的质地和有机质含量不同有关,同时也表明囊水型水稻土土壤磷更易流失,这与囊水型水稻土土壤磷素年径流流失量大于爽水型水稻土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