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51.
为了解近海工程疏浚对海湾生态环境的影响,2015年7月,分别在不同工期(施工期、非施工期)和潮时(高潮、低潮),对广西钦州湾疏浚工程进行共4个航次的现场跟踪监测,比较不同施工状态下疏浚工程对海湾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疏浚工程的施工扰动使水体中悬浮物、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和溶解无机磷(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DIP)浓度显著增加。疏浚工程附近站点DIN和DIP浓度比对照站点大幅增加,最大增幅分别为151.7%和580.0%,DIP增加幅度大于DIN增加幅度。疏浚活动导致沉积物营养盐释放,明显改变了局部海区营养盐浓度的分布格局。在钦州湾外湾,疏浚工程引起的内源磷元素释放强于氮元素,改变了海湾的营养盐结构特征(cN/cP值)及浮游植物磷胁迫/限制状态,可能引发水华或赤潮,需要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2.
航道整治工程会对水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航道疏浚、炸礁和船舶污染对渔业资源及人类生产生活有直接的联系。研究了航道整治工程中航道疏浚、炸礁以及船舶污染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并针对上述影响提出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为其他航道整治工程中渔业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53.
张培培  蒋建平 《科技资讯》2014,12(17):75+100-75
利用ABAQUS软件建立高桩码头桩-土结构体系模型,选择合理的平面尺寸、材料属性、土体屈服准则、桩土接触模型等,输出桩-土体系的应力、位移,以此来研究高桩码头中疏浚对桩基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发现第一排桩的受力复杂,水平位移较大。  相似文献   
154.
为合理评估多浅段航道设计通过能力及确定航道疏浚量,改进了对传统多浅段航道乘潮方式的计算方法,应用离散事件仿真方法对航道通航条件及影响因素建立航道设计通过能力的计算模型,并根据国内某航道的实际资料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针对多浅段航道的各浅段分别进行建模和疏浚方案设计的模拟计算,可以在保证航道通过能力的情况下仅对个别浅段进行疏浚,大大降低了航道的疏浚成本;同时,对多种疏浚方案进行比较计算,可以确定较优的疏浚深度,对航道建设规模确定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5.
对山东省某河段疏浚示范工程进行生态环境效应后评价,开展为期两年半的跟踪监测,主要分析底泥疏浚对河段水质、新生沉积物、底栖生物、微生物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底泥疏浚可有效降低水中的CODCr、TP含量,但对TN及NH4+-N含量的影响很小.疏浚区新生沉积物中的C/N值逐渐降低,这有利于微生物及底栖生物群落的恢复.疏浚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表层沉积物中颤蚓科的平均生物量及密度,而摇蚊科密度受疏浚影响较小.疏浚并未对河段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带来显著改变,这可能与疏浚深度有关.外源污染物的输入、人为排水作业等均可影响疏浚河段的水质及沉积物污染物含量,但当微生物群落基本构建完成后,这种影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综上所述,疏浚总体工程效果在研究开展期间(即疏浚后2~4年)有持续体现,即改善水质和沉积物污染状况,有利于底栖动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恢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为干扰的影响,水质维持效果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6.
157.
水平排水板(PHD)真空预压法处理高含水率疏浚淤泥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通过开展室内模型试验,对PHD真空预压处理疏浚淤泥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试验表明水平排水板处理疏浚淤泥时能够有效避免板材弯折变形的情况,确保真空的传递效果,使土体变形较为均匀;真空预压过程中,排水板内各处的真空度数值较为密集、衰减较小;处理后排水板周边土体含水率由166.1%降至60%左右,强度最大为20.5 kPa,土体固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8.
水力吸泥-离心脱水疏浚过程的环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建成区的中、小河道底泥污染特征为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富集于浮动性表层底泥中,以水力吸泥-离心脱水组合疏浚工艺用于清理此种底泥的环境特征分析,采用现场疏浚操作时,同步进行相关物流与水体采样监测的方法进行,结果显示:水力吸泥的疏浚泥浆其污染物组成与原状底泥一致;泥浆经离心脱水后,805以上的颗粒物可回收于含固率谪于70%的脱水泥饼中;脱水泥饼颗粒物的污染程度显著低于原状底泥;离心上清液浓缩了底泥中的各种污染物,其直接排入河道是造成水力疏浚过程水体水质损害的最主要因素;离心上清液可经混凝-澄清-过滤过程有效地净化,研究证明该组合疏浚工艺配套离心上清液澄清后,可符合相关类型受污梁底泥疏浚的环境保护要求,且大部分疏浚物流可就地利用于浸地或农田。  相似文献   
159.
湖泊底泥疏浚对内源释放影响的过程与机理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范成新  张路  王建军  郑超海  高光  王苏民 《科学通报》2004,49(15):1523-1528
对城郊污染湖泊五里湖和玄武湖底泥疏浚前后内源负荷模拟研究和现场样品采集分析表明, 疏浚可在短期内使内源污染负荷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由于疏浚方法所造成的疏浚质量差异将对底泥内源控制效果产生影响; 随着颗粒沉降、动力扰动和生物转化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持续作用, 内源回复现象将有可能逐步出现, 其回复的速度主要与疏浚方式、新生表层界面过程变化有关, 沉积物中较高的营养物和有机物含量本底对底泥界面过程和营养物再生起促进作用. 浚前研究污染湖泊底泥物化、生物特性和底泥释放特征, 对确定污染湖泊底泥疏浚方式和预测疏浚效果等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0.
底泥疏浚前后长春南湖浮游生物群落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底泥疏浚是水体内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通过疏浚期间和疏浚后对长春南湖浮游生物2 a(每年6个月)的跟踪监测,研究了底泥疏浚前后长春南湖浮游生物的种群变化,对比分析了底泥疏浚前后南湖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疏浚后浮游植物群落发生了演替,由疏浚前的绿藻-蓝藻-硅藻型演变为目前的绿藻-硅藻-蓝藻型.同疏浚前相比,疏浚后浮游藻类数量平均下降11%,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大型浮游动物所占比例降低;疏浚后浮游动物数量上升,生物量下降,浮游动物存在小型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