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5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王涛 《广西科学》1995,2(2):67-73
大化水电站二期导流工程截流前,导流明渠基本堵塞,靠人力及机械清淤无法按时实现截流。经过分析研究,采用主河槽预抛方案提高上游水位,使导流明渠水流速由1.0m/s逐渐增大到3.25m/s,在17天内冲走25.2万m3淤积泥砂,实现了按计划截流。  相似文献   
82.
采用正交曲线拟合从标和物理分步法,建立了一种天然河道二维流场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实例说明,该数学模型对数值求解具有复杂边界河道的流速场很有效,可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83.
镀液流速对复合电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Ag-MoS_2复合镀层在氰化物镀液中电沉积的研究,定量测定了镀液流速、微粒在镀液巾的悬浮量以及阴极电流密度对MoS_2微粒与Ag共沉积的影响。发现复合镀层中MoS_2含量是镀液流速、微粒悬浮量及电流密度的函数,并由此提出了能比较满意地反映在该复合共沉积体系中微粒共沉积量与镀液流速、微粒悬浮量和电流密度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4.
(一)引言內燃机的空气消耗量是分析內燃机性能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它的精確测定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题。由于發动机進气門的間歇开閉和活塞的往复运动,進入發动机的空气流成脈动的形式,其流速和压力都迅速地变化,这就使这种空气流的测定成為一个很困难的問題。本文分析了脈动流流速的变化和压力的变化对测量誤差的影响,簡單地綜合了测定脈动空气流的方法,最后介紹了作者所建議的片式黏性流量計的構造特点和設計方法。  相似文献   
85.
为了揭示粗糙元对壁湍流的影响,采用声学Doppler流速仪(ADV)对布有展向或流向圆柱形粗糙元的壁湍流进行了实验测量。研究了不同Reynolds数下不同间距粗糙元对壁湍流流向平均速度和湍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Reynolds数下,粗糙元展向间距为7倍直径时的壁湍流流向平均速度最小,湍流度最大。粗糙元流向布置的壁湍流流向平均速度随粗糙元间距的减小而减小,湍流度随粗糙元间距的减小而增大。相比流向粗糙元,展向粗糙元对湍流流动特性影响更大。研究结果对壁湍流流动控制和强化换热的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6.
河流古流速、流量的估算,可以反映出古河道的冲刷与沉积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古流量进行研究将为深入理解过去气候变化、讨论人类与环境变化的互动关系以及环境因素在文明形成中的作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河流古流量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多数学者主要用河相关系法、地貌-水力学法、泥沙粒径-水力学法、古水系法等对占流量进行估算,并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和发展趋势,以利于研究者把握古流量研究现状,并推动其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7.
杨光 《科技信息》2012,(1):248-249
在目前流行的几种平面二维流速场测量的方法中,靶式流速仪作为一种应力式的传感器.适用于解决低流速不规则断面的开放流场的测量问题。设计了一种数字化的高精度靶式应力流速传感器,介绍了靶式迎流体探头结构的设计,和变送电路及数字化接口的设计,并用数据分析软件rnadab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度分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体水工模型表面流场测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8.
冰川滑塌是近年来涌现的一种新形式冰川灾害.21世纪以来,青藏高原地区发生10多起冰川滑塌事件,其中高原东北部阿尼玛卿山晓玛沟冰川分别在2004、2007、2016和2019年连续发生4次.利用多序列遥感影像和现有资料的整合统计对近35年来晓玛沟冰川形态、流速特征等进行分析,厘清了4次冰川滑塌事件发生的诱因以及潜在的隐患点.结果表明,4次冰川滑塌发生前期的冰川跃动或末端前进、冰川后缘冰-岩崩、异常高温降水、易于滑动产生的基岩性质等与冰川滑塌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观察到冰川后缘陡坡区在2000—2011年间发生4次规模较大的冰-岩崩,为多次冰川滑塌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和动力基础.未来几年内再次发生冰川滑塌的可能性极大.2019年冰川滑塌发生后,晓玛沟冰川再次向前滑动;近年来,冰川后缘新发育的不稳定斜坡冰裂隙发育明显增多;斜坡冰流速的变化与下部冰川稳定性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在冰川滑塌发生的相关年份斜坡冰流速明显较快.根据对阿尼玛卿山4次冰川滑塌诱因的分析以及新隐患点的判定,提出结合遥感影像和临近气象站点资料的便易手段,加强对晓玛沟内冰川形态和运动特征等的监测,以及时关注和预测未来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9.
90.
强弯河道水流结构及离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0°强弯河道水流结构及离散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三维多普勒超声流速仪(ADV)对强弯河道5个典型断面的流速场进行了量测,得到了各典型断面上的实测流速资料;进而采用改进的分区模型,分别对强弯河道的横向和纵向离散系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弯道进口段,凹岸附近水流受到限制,流速减小,凸岸附近水流流速增大,纵向剪切流速较大,故纵向离散系数较大,此时二次流尚未形成,横向掺混并不剧烈,所以横向离散系数还比较小.随着水流入弯的不断发展,弯道内二次流逐渐形成并不断增强,最大流速逐渐向凹岸转移,此时横向剪切逐渐增强,横向离散系数逐渐增大;而纵向剪切趋于平缓,纵向离散系数逐渐减小.在弯顶附近,二次流得到充分发展,横向离散系数达到最大值.在弯道下游段,二次流强度逐渐减弱,横向剪切流速减小,使得横向离散系数逐渐减小,此时最大流速转移到凹岸附近,流速分布变化趋于平缓,纵向剪切流速变化幅度较小,纵向离散系数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