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63篇
  免费   432篇
  国内免费   470篇
系统科学   461篇
丛书文集   531篇
教育与普及   250篇
理论与方法论   68篇
现状及发展   106篇
研究方法   18篇
综合类   11831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280篇
  2015年   385篇
  2014年   724篇
  2013年   670篇
  2012年   859篇
  2011年   881篇
  2010年   799篇
  2009年   845篇
  2008年   833篇
  2007年   741篇
  2006年   588篇
  2005年   461篇
  2004年   389篇
  2003年   354篇
  2002年   325篇
  2001年   327篇
  2000年   279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246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206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提出利用线阵CCD传感器作为反射光或折射光的光强分布接收装置的折射率测量方法,研究了如何根据光强的空间分布曲线确定布儒斯特角或临界全反射角的定标方案,讨论了测量结果可能达到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02.
光子学和光子技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介绍了光子学的诞生,定义,内容,范畴和发展,强调了光子信息技术在通信,计算机,传感等信息领域的作用和目前的发展水平,指出了电子技术和光子技术是信息时代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3.
用再生丝心蛋白和羧甲基纤维素构成的复合膜作为固定葡萄糖氧化酶的基质,并用红外光谱测试了该复合膜的结构,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其形态.用上述复合膜材料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和羧酸二茂铁(或7,7,8,8-四氰代二甲基苯醌,TCNQ)制成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灵敏度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4.
介绍了容栅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及计算机实时检测和控制技术,阐述了智能化汽车钢圈轮辋外形检测的设计思想、原理框图及技术指标,指出了该系统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5.
常用纤维蛋白原的吸附特性来比较和研究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将自行合成的正电磷脂DPPEL膜铺展在金膜表面,测量了膜表面的接触角及对纤维蛋白原的动态吸附特性,并与裸金膜、中性磷脂DSPC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DSPC膜、DPPEL膜和裸金膜的接触角分别为38°05′,57°20′和78°24′。在相同的纤维蛋白原溶液浓度条件下,裸金膜表面吸附纤维蛋白原的速率最快,饱和吸附量最大(3.50ng/mm2);磷脂DSPC膜表面吸附纤维蛋白原的速度最低,饱和吸附量也最小(1.00ng/mm2);磷脂DPPEL膜吸附速率也较快,饱和吸附量为1.75ng/mm2。表明纤维蛋白原在界面上的吸附特性与材料表面疏水性质和带电特性相关。PC头良好的亲水性和电中性,是其能改善生物医用材料血液相容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6.
Ferrocene-Nafion修饰厚膜碳糊电极的葡萄糖传感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基于丝网印刷技术制作的厚膜碳糊电极为基底电机,用二茂铁为介体、Nafion修饰厚膜碳糊电极制备了葡萄糖传感器.Nafion涂于电极表面上形成的膜具有强的附着力,防止了二茂铁及酶的流失,电极稳定性提高.并且由于低的工作电位(+025vsSCE)和Nafion膜的阳离子交换作用,基本上消除了电活性物质(抗坏血酸、尿酸)的干扰,具有防污能力.该酶传感器的检测上限可达18mmol/L,响应时间小于60s.  相似文献   
107.
构件预挤压孔的工艺弹塑性和残余应变分析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工艺应力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构件预挤压孔的工艺弹塑性和残余应变分析方法,通过采用释放残余应变的方法和单光束激光散斑干涉术,分析了三种不同挤压量带孔铝板的预挤压孔对称面上的残余应力,验证了这种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8.
工艺参数对楔横轧多楔轧制成形机理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针对楔横轧多楔精密轧制长轴类零件中工艺参数的确定主要依靠经验、轧件缺陷频繁发生的难题,采用自主开发的多楔命令流有限元程序对多楔轧制过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从理论上较详细分析成形角、展宽角和断面收缩率三个主要工艺参数对轧件内部等效应力、应变和轴向位移的影响,得到其相应的变化规律,并对断面收缩率对轴向位移的影响规律进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9.
超细晶粒W-40%Cu合金的烧结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纳米W,Cu粉末为原料,通过测定H2中热压烧结和无压烧结的收缩动力学曲线,研究了纳米W-40%Cu化学混合粉末的致密化过程.对比了纳米W粉与常规Cu粉(-44μm)的机械混合粉和纳米W-Cu化学混合粉的热压烧结致密化过程.测定了烧结合金在300℃和500℃下高温应力一应变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纳米W-40%Cu化学混合粉末在H2中无压烧结时最大收缩速率对应温度为980℃;1 200℃烧结平均晶粒小于2μm,相对密度为97%.纳米W-Cu化学混合粉在H2热压烧结时最大收缩速率对应温度为930℃;1 200℃烧结合金的平均晶粒为0.5 μm,相对密度为98%.纳米W-Cu化学混合粉热压合金高温抗压强度比纳米W与常规Cu粉的热压合金高.  相似文献   
110.
应变传感器的信号非常微弱,其幅度甚至小于干扰信号,因而必须通过精密检测电路抑制干扰。应变传感器信号具有其物理极限,利用载频技术实现了信号最大化。通过作为感应信号源的高精度感应分频器和自动校准的周期数可得到很高的增益稳定性。采用高精度检测单元和通用宽频带放大器系统可以高分辨率、高稳定性、有效地抑制和衰减干扰信号与不期望的动态信号,实现高精度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