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5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蚯蚓生物滤池的污泥减量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工况、不同滤料(陶粒和石英砂)条件下蚯蚓生物滤池对污泥的减量化效果,分析滤池中影响污泥减量化的因素,结果表明,系统污泥减量率可达38.20%~48.20%(质量分数),系统总体效果与蚯蚓对污泥的消减效率呈正相关;23~28℃时,蚯蚓消减污泥的效率达到最高值,系统污泥减量化效果最佳;水力负荷过大影响蚯蚓的正常生命活动及其消减污泥的效率;与石英砂相比,陶粒为滤料时蚯蚓消减污泥的效率更高,系统污泥减量化效果更好,这主要与滤料对蚯蚓个体的胁迫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3.
针对某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采取动态半连续流高温厌氧消化装置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系统进行每天定量投配生活污泥,考察系统中pH值、VFA及投配率的变化情况.经消化历程实验发现,剩余活性污泥有较好的消化性能,消化1个周期约为20~25d;消化系统的pH值保持在6.5~7.5之间,且碱度维持在2500mg/L的情况下,有较强的缓冲能力,污泥投配率增加时,未发生酸化现象.结果显示搅拌可以增加产气量;某石化公司污水生化处理剩余污泥的C/N值在10左右,在未经对其调配的情况下,进行厌氧消化处理,未发生由于含氮量过高而引起的pH值升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54.
《科技潮》2012,(11):26
【高层声音】2012年6月,首届中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青岛举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解振华指出,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经济增长有机统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减量化优先,实质是节约、低碳、生态、环保,核心是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目标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二五"期间,国家  相似文献   
55.
浅析包装的减量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包装材料、结构、设计风格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包装减量化设计的可行性,探讨了包装减量化设计在当今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6.
该项目通过微生物相关菌群及分泌的各种生物酶,将生活垃圾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等高分子化合物经复杂的生化反应,逐步分解为各类低分子化合物,如CO2、NH3、酒精、有机酸等,这些物质再经分解全部从垃圾处理槽中蒸发排出,从而实现了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微生物菌群也利用这些物质不断地繁殖,同时释放出能量。  相似文献   
57.
本文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减量化(Reducing)、再使用(Reusing)、再循环(Recycling)"为内容的行为原则,即"3R"理念,并基于循环经济的3R理念对我国城市垃圾的产生、回用、终端处理等不同的环节,在如何进行综合管理的方式上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8.
循环经济是对目前"自然资源--产品--废弃物--环境"线性模式的革命,其遵循的是"自然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环性模式,强调"资源消耗的减量化、产品再利用化、废弃物的再循环化".  相似文献   
59.
姚飞  吴桂峰  褚成新 《科技信息》2009,(19):323-323,267
近几年建设的污泥厂,多采取不同程度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的手段,包括污泥处理的关键设备污泥脱水机、沼气压缩机、沼气锅炉,及检测、控制仪表、泵类产品等,使运行稳定性提高,运行效果较好,但工程造价及运行管理费用并无明显降低。本文对污泥的减量化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60.
我国应对绿色包装制度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典型的绿色包装制度———欧盟“94/62/EC关于包装和包装废弃物处理的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指令”的构成、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达到目标。分析了绿色包装制度对包装的“绿色”要求,并据此提出了我国包装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是:提高环境意识,适应绿色壁垒;根据绿色包装制度,自行评估产品的绿色性能;应用生命周期理论(LCA),从根本上提高包装产品的环境性能;大力推行环境标志和标签标识制度;大力开发绿色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