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90篇
丛书文集   36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5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4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黑土水稳性团聚体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不同浸润方式、浸润时间和浸提剂对黑土水稳性团聚体总量和在各粒级间分布的影响,以及砾石对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非真空慢速浸润方式最适合黑土团聚体的测定;团聚体含量随浸润时间变化不显著;蒸馏水比自来水浸提出更多的团聚体;乙醇溶液对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黑土保护作用不显著;黑土砾石含量较少,对团聚体含量的构成可以忽略。表4,参10。  相似文献   
52.
免耕对黑土蚯蚓数量和土壤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自2001年秋在吉林省德惠市中层黑土上进行的耕作定位试验小区为研究对象,对比免耕和常规耕作对东北黑土蚯蚓数量和土壤密度的影响.试验设计为裂区随机区组设计(免耕和常规秋翻两个处理),4个区组,种植作物为玉米和大豆.在玉米6叶期和8月末或9月初两次测定蚯蚓数量,土壤密度秋收后测定.采用SAS软件对2004~2006年的蚯蚓数量和土壤密度进行方差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耕作方式、作物类型和采样时间对蚯蚓数量的影响较大,均达显著差异(P《0.05).免耕处理的蚯蚓数量是秋翻处理蚯蚓数量的2.4倍,种植大豆的蚯蚓数量是种植玉米蚯蚓数量的1.6倍,第1次的蚯蚓数量是第2次蚯蚓数量的1.9倍.耕作方式和作物类型对土壤密度没有显著影响.虽然免耕处理使5cm~10cm的土壤密度略有增加,但免耕的土壤密度与秋翻的土壤密度相比,并无显著差异.因此,同常规秋翻相比,免耕明显增加土壤中的蚯蚓数量,而且不会引起土壤的板结.  相似文献   
53.
三裂叶豚草的分布,危害和传播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裂叶豚草是恶性农田害草,与农作物争夺水份、养分以及光资源。其散布于空气中的大量花粉导致人类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皮炎,人群发病率高达5%,威胁人类健康。原产北美洲,现已扩散到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在中国已有8个东部省出现三裂叶豚草,危害严重,其传播途径主要是车辆、水流和人为传带,传播特点是跳跃式和渐进式结合,线路扩展和区域扩展结合。  相似文献   
54.
55.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资源的剖析,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从而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6.
57.
58.
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揭示了松嫩平原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研究了农牧结合持续农业模式类型、实施途径、保证措施,为发展该区持农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9.
四川短尾Qu(Anourosorexsquamipes)行为生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野外和实验室对四川短尾Qu的行为生态学进行了研究。四川短尾Qu的食性以蚯蚓,昆虫及其幼虫为主,也有部分植物芭叶和果定,同时喜食鱼韪等水产品。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