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8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15篇
系统科学   705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55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 毫秒
81.
抑制同步开关噪声的新颖电磁带隙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抑制印刷电路板的同步开关噪声(SSN),提出了一种新型二维电磁带隙结构.基于金属折线增强相邻单位晶格间的电感,采用折线与含有缝隙的正方形金属贴片桥接构建单位晶格,实现新型电磁带隙结构设计.应用HFSS软件仿真分析电磁带隙结构,结果表明:与相同参数的L形桥接电磁带隙结构比较,抑制深度为-30 dB时,阻带带宽为0.45~5.3 GHz,相对带宽提高了约15%,阻带下限截止频率下降了150 MHz.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能够全向抑制电源平面上的SSN,同时采用差分线对传输信号时,对信号完整性造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2.
一种N维数据块正交调制及其解调识别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一种N维数据块正交调制方法并对其调制解调识别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基于普通正交调制识别基础上,从接收信号聚类样品中提取基本特征矢量以估计数据块信号参数实现数据块解调,通过矩阵转换实现信号调制方式的识别,在高斯白噪声信道条件下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N维数据块正交调制信号具有较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索同时确定K-means算法的最佳聚类数K和最佳初始聚类中心的方法,使K-means算法的聚类结果尽可能地收敛于全局最优解或近似全局最优解。方法以次胜者受罚竞争学习(Rival Penalized Competitive Learning,RPCL)作为K-means的预处理步骤,以其学习结果作为K-means的聚类数和初始聚类中心并依据数据集样本自然分布定义样本密度,将此密度引入RPCL的节点权值调整,以此密度RPCL的输出作为K-means的最佳聚类数K和最佳初始聚类中心。采用UCI机器学习数据库数据集以及随机生成的带有噪音点的人工模拟数据集进行实验测试,并用不同的聚类结果评价指标对聚类结果作了分析。结果提出的密度RPCL为K-means提供了最佳的类簇数和最佳的初始聚类中心。结论基于密度RPCL的K-means算法具有很好的聚类效果,对噪音数据有很强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84.
基于仿射算法的确定性全局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区间算法求解全局优化问题耗时长、空间复杂度较高及收敛速度较慢的缺点,引入仿射算法及局部优化算法,给出了一种全局优化求解的仿射算法.由局部优化算法和各求解区间上待优化函数的仿射运算得到全局最优解的一个上界,再依据对各区间仿射运算的下界与全局最优解上界的比较来确定相应区间的去留,通过对不含全局最优解的子区间的删除来确定最优解所在的子区间,并最终找到全局最优解.数值实验表明,该算法相对于传统的区间优化算法有较高的收敛速度,且占用的系统资源较少.  相似文献   
85.
文章从审美倾向、表现手法等方面探讨了藏族小说旨在穿越历史探寻规律,挖掘藏民族个体与群体的精神世界及其与宗教文化的关系,着力表现藏族百姓的人性美、藏族英雄的崇高美和青藏高原的神奇美等方面的审美价值以及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86.
针对HDR图像色调再生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分区映射算法.首先将HDR图像的色度和亮度信息分离,根据直方图特征对亮度进行自适应分区,并构造分段线性色调调整函数,将显示亮度范围分别分配给不同的亮度分区,以增加再现图像的感知对比度;然后通过双边滤波技术提取图像细节进行补偿,保证了再现图像细节可见;最后将彩色和非彩色信息合成,并对亮度压缩带来的彩度损失进行色彩校正.实验表明:新算法在动态范围压缩、细节保持和颜色表现上均优于传统算法.  相似文献   
87.
环境噪声抑制的红外接近传感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红外接近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针对红外接近传感器容易受到环境噪声影响而发生检测错误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的环境噪声抑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光学镀膜滤波和基于时序控制的数字模拟混合减法电路,分步滤除环境噪声,达到准确接近检测目标的目的.设计了相关传感器电路,可以在太阳光或灯光光照度低于4000lx,温度低于85℃的环境下,实现25cm范围内的物体接近程度的准确测定.在相同工艺下,通过Spec-tre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给定的噪声环境中工作与无环境噪声的理想情况相比,最大误差不超过1%.所设计电路已在0.35μm3VCMOS工艺下投片验证,结果满足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88.
A novel broadcast encryption scheme for group communication scenarios in distributed networks is presented. In the scheme, anyone is allowed to encrypt a message and distribute it to a designated group. Each member in the designated group has the ability to independently decrypt a ciphertext. In contrast to traditional broadcast encryption, all the valid receivers in the proposed scheme compose the designated group. To take advantage of this property, a tab for the group is set and the matching private key for each member is generated. In addition, before decrypting a ciphertext, anyone in the scheme can verify the ciphertext, to ensure that the ciphertext is correct. This property is very important for large-scale group communication, as the gateway can filter incorrect ciphertext and alleviate the receiver's workload. Finally, a proof in the random oracle model is given, to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is secure against the adaptively chosen ciphertext attack.  相似文献   
89.
According to Zurek, decoherence is a process resulting fro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 quantum system and its environment; this process singles out a preferred set of states, usually called “pointer basis”, that determines which observables will receive definite values. This means that decoherence leads to a sort of selection which precludes all except a small subset of the states in the Hilbert space of the system from behaving in a classical manner: environment-induced-superselection—einselection—is a consequence of the process of decoherence.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a new approach to decoherence, different from the mainstream approach of Zurek and his collaborators. We will argue that this approach offers conceptual advantages over the traditional one when problems of foundations are considered; in particular, from the new perspective, decoherence in closed quantum systems becomes possible and the preferred basis acquires a well founded definition.  相似文献   
90.
在综合利用矩量法(method of moments, MoM)和物理光学(physical optics, PO)方法的过程中, 要精准识别和划分PO位置处于点光源照射情况下的暗区和亮区。传统的识别划分手段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当面片数量N增多时, 所需的时间呈现出急剧增长的趋势。文中应用八叉树和后向追踪算法, 对PO亮区判断过程进行加速, 可将时间复杂度由N2降为NlgN。由于计算PO区域电流时没有考虑边缘绕射造成的影响, 导致计算误差较大。鉴于此, 本文在计算过程中引入物理绕射理论对混合算法加以改进, 并通过与FEKO中的MoM相比较, 说明了修正后的混合算法能够有效提升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