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34篇
  免费   1241篇
  国内免费   1900篇
系统科学   1763篇
丛书文集   902篇
教育与普及   20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2篇
现状及发展   145篇
研究方法   22篇
综合类   28487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529篇
  2021年   606篇
  2020年   551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397篇
  2017年   489篇
  2016年   531篇
  2015年   987篇
  2014年   1400篇
  2013年   1423篇
  2012年   1674篇
  2011年   1935篇
  2010年   1957篇
  2009年   1848篇
  2008年   2211篇
  2007年   2376篇
  2006年   2026篇
  2005年   1803篇
  2004年   1440篇
  2003年   1100篇
  2002年   1192篇
  2001年   1150篇
  2000年   980篇
  1999年   596篇
  1998年   237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以卫生纸厂初级污泥作为生物质原料,采用同步糖化发酵法生产燃料乙醇,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考察了3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20、Tween-60、Tween-80)对造纸污泥同步糖化发酵的促进效果.结果表明:合适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6℃、底物质量浓度100 g/L、酵母接种量6%(体积分数)、纤维素酶用量25 FPU/g;Tween-20能显著促进造纸污泥的同步糖化发酵,添加0.2%的Tween-20时,乙醇产率提高14%;上述工艺条件下反应48 h的乙醇质量浓度达19.5 g/L,是理论值的63.9%.对同步糖化发酵前后污泥及发酵液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大量纤维素已糖化发酵成乙醇,仅少量半纤维素发生水解,水解产物木糖不能被酵母有效利用发酵成乙醇.扫描电镜分析显示造纸污泥经同步糖化发酵后,长条状的纤维大多被破坏,同时出现了大量椭球状的酵母细胞.  相似文献   
982.
从石家庄市地区各县市猪场送检的疑似病例中分离得到72株猪源链球菌,选择其中具有一定区域、特定致病类型的代表性菌株18株,进行了病原分离和分群鉴定,并与标准株进行了对比试验.初步证实本地区流行菌株仍以兰氏分群C群及D群居多,以C群链球菌为主占50%,但D群有上升趋势占33.3%,此外还出现1株G群占5.6%,另有2株未定群的猪链球菌,其分布无明显的地域性.为检测石家庄地区SS分离株的毒力因子,选取了猪链球菌8种主要毒力因子基因,设计并合成8对引物,用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已知21株SS2菌株中90.5%表现为cps2/gdh+/gapdh+/ef+/mrp+/sly+/fbps+/orf2+;送检的疑似SS2的病例中,仅有10%左右表现为cps2/gdh+/gapdh+/ef+/mrp+/sly+/fbps+/orf2+.可见,石家庄地区的猪链球菌与国内其他地区SS2分离株的基因型不同,表明石家庄目前SS2的主要流行菌株是具有部分毒力因子的弱毒菌株.  相似文献   
983.
本文主要研究带调和势的临界非线性Schrodinger方程的爆破解. 利用先验估计和插值估计, 我们得到原点是径向对称爆破解的唯一爆破点. 进一步, 利用谱性质, 得到方程爆破解的$L^p$模的下界估计.  相似文献   
984.
朱艳玲 《科技信息》2010,(31):114-114,151
本文从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进行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尝试给出进行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85.
首先, 合成并表征一种新型配合物Cu2(L-Arg)2(SSA)(H2O)2 (L-Arg=精氨酸, SSA=磺基水杨酸), 然后以鲱鱼精DNA为靶点, 用电化学法、 光谱法和黏度法研究配合物与DNA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当扫描速率为0.1 V/s时, 配合物在0.124 8,-0.518 9 V处出现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 且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流随扫描速率的增大而增大, 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的反应由扩散过程控制; 加入DNA后, 配合物的氧化和还原峰电流均减小, 式量电位增大, 配合物的峰位发生移动, 吸光强度降低, 且与DNA的浓度呈正相关; 配合物的相对黏度呈增大趋势. 因此配合物与DNA间存在嵌插作用.  相似文献   
986.
研究猪皮胶原肽-锌螯合物的制备工艺。以猪皮为原料,制备猪皮胶原肽-锌螯合物;以螯合率为指标,研究了猪皮胶原肽与锌质量比、pH、温度、时间对螯合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法试验考察优化猪皮胶原肽的富锌工艺。结果显示,猪皮肽-锌螯合的最佳工艺为猪皮肽与锌质量比2:1,螯合pH 7.0,螯合温度50 ℃,螯合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试验螯合率最佳,为69.27%,与模型预测值69.92%相近。该研究为新型生物肽 锌螯合物的研制、猪皮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87.
以多壁碳纳米管(MWNTs)和疏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按一定比例制备成胶体,修饰在电极表面制备成MWNTs-BMIMPF6/GCE修饰电极,以铁氰化钾为电化学探针,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修饰电极进行表征,考察鸟嘌呤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行为。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显著的增强了对鸟嘌呤的电催化性能,氧化峰电位负移,峰电流提高约7~8倍;以差分脉冲伏安法对溶液中的鸟嘌呤进行测定,其检测线性范围为1.5×10-6~2×10-4mol/L,检出限为2×10-7mol/L。  相似文献   
988.
建立以氘代化合物为内标测定尿液中丁丙诺啡及去环丙甲基丁丙诺啡的GC-MS分析方法。尿液经β-葡萄糖醛酸酶水解后,加入d4-丁丙诺啡和d3-去环丙甲基丁丙诺啡氘代同位素内标物,固相萃取,经硅烷化试剂衍生化后,进行GC-MS-SIM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在0.05~4.0μg/ml浓度范围内丁丙诺啡及去环丙甲基丁丙诺啡都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7、0.9998,检出限分别为0.0017μg/ml,0.0085μg/ml;空白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86%,RSD分别为1.5%,2.3%。该方法简单、可靠、重复性好,可以应用于丁丙诺啡滥用者的尿液检测。  相似文献   
989.
【目的】探讨不同林地清理方式下不同培肥措施对植物多样性的作用规律,为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两种不同林地清理(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和3种不同培肥措施(加炭C、加氮N和套种绿肥)处理试验,比较研究不同林地清理和培肥措施的独立和交互作用对桉树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4年后,火烧清理林地的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人工清理林地(P0.001);两种清理方式下加C、加N和套种绿肥均明显改变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但优势种保持不变,均为蔓生莠竹、弓果黍、小花露籽草和五节芒(套种绿肥中的小花露籽草除外),显著降低植物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两种清理方式各处理林下植物功能群谱完全相同,均表现为禾草植物木本植物蕨类植物藤本植物杂草植物入侵植物;两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条件下,加C、加N、套种绿肥处理均极显著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林地清理方式与不同处理的交互作用也对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产生极显著的影响。【结论】火烧和人工清理林地及加C、加N、套种绿肥等培肥措施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影响。从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视角出发,在桉树人工林的经营中应尽量减少加C、加N和套种绿肥等培肥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0.
减弱CO在Pd金属表面吸附的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Pd原子采用相对论有效原子实势(RECP/SDD),C、O原子采用6-311++G^**基函数,利用B3LYP方法计算了PdCO分子的微观结构以及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函数.以气态分子总能量中的振动能EV代替该分子处于固态时的振动能量,以电子运动和振动运动熵SEV代替分子处于固态的熵的近似方法,计算了不同温度下金属Pd与CO反应的两种可能产物Pd-CO(s)和Pd-OC(s)的ΔH^Θ、ΔS^Θ、ΔG^Θ及反应平衡压力,导出了反应平衡压力与温度的关系,证实CO吸附以C端接近Pd.比较Pd-CO(s)、PdH2(s)和PdN2(s)的Gibbs自由能ΔG^Θ,可得到在常压及298.15-898.15K温度条件下,吸附平衡压力pCOKp(H2)〉Kp(N2),由此证实CO较易被金属Pd表面吸附.为了减弱钯合金膜对CO的吸附,提出加外电场改变CO分子的排列方向使O原子接近膜表面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