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71篇
  免费   1405篇
  国内免费   2314篇
系统科学   2089篇
丛书文集   1130篇
教育与普及   2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8篇
现状及发展   2141篇
研究方法   199篇
综合类   33063篇
自然研究   12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256篇
  2022年   561篇
  2021年   672篇
  2020年   660篇
  2019年   441篇
  2018年   484篇
  2017年   569篇
  2016年   654篇
  2015年   1175篇
  2014年   1629篇
  2013年   1804篇
  2012年   2111篇
  2011年   2400篇
  2010年   2293篇
  2009年   2526篇
  2008年   2850篇
  2007年   2781篇
  2006年   2595篇
  2005年   2231篇
  2004年   1693篇
  2003年   1131篇
  2002年   1295篇
  2001年   1333篇
  2000年   1178篇
  1999年   567篇
  1998年   69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94篇
  1985年   100篇
  1984年   85篇
  1980年   77篇
  1979年   146篇
  1978年   134篇
  1977年   107篇
  1976年   79篇
  1975年   73篇
  1974年   98篇
  1973年   103篇
  1972年   89篇
  1971年   111篇
  1970年   100篇
  1969年   96篇
  1968年   95篇
  1967年   87篇
  1966年   8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番茄早疫病拮抗菌酵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几种果实表面附生微生物群中分离到120株酵母菌.通过平板筛选法(invitro),筛选出11株酵母菌对番茄早疫病(Alternariasolani)有拮抗作用.等体积混菌试验表明,11株酵母菌中有7株酵母菌,浓度为106、107和108CFU·ml-1时,能完全抑制105、104、103spores·ml-13种浓度的交链孢霉生长.通过果实接种试验法(invi vo)发现,酵母菌菌株L-1-6能够高度抑制3个品种番茄早疫病的发生,平均抑制率达到77.8%.  相似文献   
252.
蕨菜护色技术及其罐头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鲜嫩蕨菜为原料,研究了蕨菜护色技术及其罐头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用300×10-6的醋酸铜护绿液在pH6.5条件下浸泡30min,然后在95℃条件下漂烫2.0min,再用0.2%的氯化钙溶液常温下浸泡30min,护绿效果最好且能较好地保持蕨菜原有的质地.以4%的食盐溶液内含0.05%柠檬酸作为汤汁,杀菌式为10~15min 100℃,可保持蕨菜原有风味,且产品货架期可达1年以上.  相似文献   
253.
水稻纹枯病菌人工接种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I-IA)7种人工接种方法进行试验,首次评价了各自优缺点.结果认为:“稻秆离体接种法”是比较理想的人工方法,其特点是快速、简便、发病速度适中、病情调查方便,病原菌容易控制.其次是盆栽苗接种法、叶片离体接种法,菌丝悬浮液较差。  相似文献   
254.
强夯处理软基的工后沉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是否可有效减小软基工后沉降是衡量软基处理方法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从工后沉降的角度分析了强夯动力固结法处理深厚软基的有效性.实测结果表明:强夯可在淤泥层中产生较大的孔压增量,且影响深度较大.但强夯所致的孔压增量在瞬间产生,也在很短时间内消散.强夯前后软基的沉降速率相同,强夯对软基的固结沉降基本没有影响,处理后软基的工后沉降仍达360-800mm.在本文所述的工况条件下,强夯动力固结处理淤泥软土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255.
改良遗传算法在图像多阈值分割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最大熵原则是图像阈值分割的一个重要方法、但是用此方法进行多阈值分割时,存在着计算开销巨大的问题.笔者在M.Srinivas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良的遗传算法,用于基于模糊最大熵图像多阈值分割,克服了此分割方法计算量大的问题.通过实验,比较了改良遗传算法和M.Srinivas自适应遗传算法及模拟退火算法,显示了改良遗传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6.
在连续损伤、等效应力和热力学的基础上 ,建立了广义的微孔损伤理论模型 ,并用于微孔长大和聚集的分析 理论分析表明 :微孔体积分数与等效应变成指数关系 ,三向应力对微孔的长大和聚集有很大的影响 笔者建立实验的模型和理论相比较 ,可以得到 :随着S值的降低 ,模型由理论模型逐渐转化为实验模型 ,S反映空洞间的相互作用 ,当S <0 .6 5时 ,随着二相粒子体积分数的增加 ,S值增加  相似文献   
257.
利用一种简便证法,证明了任何一个复正规Toeplitz矩阵可以分为两类:类型Ⅰ或类型Ⅱ。用同样的方法还证明了任何一个实正规Toeplitz矩阵,一定是以下四种类型之一:对称的;斜对称的;循环的和外循环的。  相似文献   
258.
新型天然橡胶吸油树脂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天然橡胶生胶为单体.二乙烯苯为交联剂,过氧化蓉甲酰为引发剂,在甲苯溶液中交联聚合得到新型天然橡胶吸油树脂,并对其分子结构进行红外光谱表征。此外探讨了聚合反应条件对树脂吸油率和吸油速率的影响以及树脂的缓释性能。天然橡胶吸油树脂对甲苯的最大吸收率为25.0,对煤油的最大吸收率为26.6。  相似文献   
259.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危害性极强的世界性恶草。它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广布于亚洲热带,是新大陆众多假泽兰属Mikania植物中传播至旧大陆的惟一物种,并与旧大陆的假泽兰M.cordata(Burm.f.) Robinson共存。薇甘菊在旧大陆的最早记录是1884年采自香港动植物公园,而非1907年采于斐济。它在中国的传播始于19世纪末,由原产地引种栽培于香港动植物公园,并于1919在该园附近发现逸生的薇甘菊。20世纪50--60年代,薇甘菊在香港地区蔓延开来。1984年在广东深圳银湖地区发现逸生的薇甘菊,80年代末到90年代已蔓延至广东沿海地区,目前蔓延趋势不减。薇甘菊在中国的传播始于香港,源于原产地中、南美洲,而广东地区的薇甘菊传播无疑地是源于香港。而目前薇甘菊在中国香港和广东境内南亚热带地区的迅速蔓延或许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260.
湿地松粉蚧自然种群动态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松粉蚧Oracellaacuta是一种新入侵森林害虫。在广东,每年有4~5代,以4代为主。种群增长指数越冬代最大,Iδ=5 16,第3代次之,Iδ=1 67,第1、2代较低,分别为0 98和0 74。每年5-7月自然种群密度最大,8月中下旬后,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9、10月密度最低,11、12月密度逐渐回升。温度、降雨和针叶营养成份N、K质量分数对自然种群密度变动有明显的影响。在22~28 5℃范围内,雌虫平均寿命、存活率、产卵率和中、高龄若虫的存活率都随温度增加而下降,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 9590,-0 9920,-0 9660,-0 9970,-0 9980(P0 05=0 9500,P0 01=0 9900)。连续降雨24h雨量20mm以上,能大幅度降低中、低龄若虫的存活量,降雨前后中低龄若虫数量变化极显著(F值为8 92,P<0 01)。但对已固定的雌成虫和高龄若虫影响不明显。种群密度大小与针叶中N、K质量分数成正相关,与N质量分数的相关极显著,平均每梢雌虫密度为23~137头时,r=0 8630(P0 01=0 8343),平均每梢雌虫2~45头时,r=0 9620。受害松针中N、K质量分数和未受害松针中的N、K质量分数的差异也极为显著,t检验,N的t值为3 6978(P0 05=2 776),K的t值为3 2407。温度、降雨和针叶养分(N)的变化综合作用,对湿地松粉蚧雌虫平均寿命、存活率、产卵率和若虫的存活率有极明显影响,是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