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4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使功率控制系统在接近满负荷运转时能够满足切换呼叫所要求的带宽,以增加整体呼叫接纳概率,提出了基于切换降级的接纳控制方法.切换呼叫和新呼叫共享系统信道,当系统无空闲信道时,新呼叫被阻塞而切换呼叫则可进行降级处理.仿真结果证明:加入降级机制的方法可增加切换用户数,也提高了系统在线用户量,降低了呼叫阻塞概率.  相似文献   
22.
冻土主要由固、液和气三相物质构成,其中固体可以看成骨架,另外两相物质填充在孔隙中,是典型的多孔介质。寒区冻土层融沉过程中,其中的孔隙结构、矿物颗粒和含冰量等参数变化幅度较大,导热系数等热物性参数随之变化,目前在精细表征和分析研究方面存在一定不足。针对含冰冻土,采用多孔介质描述方法,考虑其相态变化特性,将其分为未冻区、融化区、固结区及已冻区;基于表征单元体(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 REV)方法,结合冻土物理学和传热传质学理论,构建了冻土层导热分析模型,包括微观模型和宏观分析模型;以寒区土壤冻融过程为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孔隙率、含水率、含冰率以及通道构成系数等对冻土导热系数的影响规律。所建模型可为寒区冻土传热机理分析及导热特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3.
新疆鄯善油田碎屑岩中的粘土矿物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根据碎屑岩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和X-衍射资料,分析了鄯善油田中侏罗统碎屑岩中的粘土矿物特征。得出了碎屑岩中的自生粘土矿物分为伊/蒙混层、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4种基本类型;自生粘土矿物的形成与碎屑岩的碎屑组分有着密切的关系;粘土矿物是影响鄯善油田碎屑岩物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4.
何莉敏  侯玉双  王娟 《科技资讯》2013,(30):179-180
从数学文化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背景与现状分析,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将数学文化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法。实践表明,通过教学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5.
对麦草碱法制浆黑液固形物(BLS) 400 ~ 800℃热解产物组成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热解气相产物和液相产物组成进行了全面分析;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对固相产物的表面形貌及元素分布进行了表征.借助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FTIR)探讨了热解过程中主要产物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BLS热解产物中,气相产物主要成分为H2、CO、CO2以及CxHy(CH4、C2H2、C2H4、C2H6)等,液相产物中主要是酚类、酮类、醇类、醚类、酸类、呋喃以及芳香化合物.TG-FTIR结果显示,BLS热解产物释放时间主要集中在l 000 ~2 000 s(300 ~600℃),此时BLS释放的产物主要为H2O、CO2、CH4、CO,以及烷烃类、芳烃类、酚醇类和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6.
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种种不确定性,使得供应链中的行为主体是具有风险偏好的决策者,具有风险决策者的供应链管理目前成为供应链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金融领域的各种风险分析工具,对具有风险厌恶决策者的一些供应链定量模型进行分类评述,讨论了风险厌恶对供应链系统性能的影响、单供应商对单零售商和单供应商对多零售商等不同供应链结构下的风险决策模型、以及具有风险厌恶决策者的供应链契约协调问题等,总结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7.
为了筛选对铜绿微囊藻有溶藻活性的菌株,采用试管法筛选溶藻效果好的细菌,显微观察高效溶藻菌的溶藻作用方式,对其热稳定性、耐酸碱能力及紫外稳定性进行考察,并采用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溶藻菌种类。共筛选获得7株具有溶藻效果的细菌,其中F15菌株对铜绿微囊藻溶藻效果最好。菌株F15的溶藻活性物质为胞外产物,当其生长到对数期时,其胞外产物的溶藻效果达到最大,按体积比1∶6将其加入藻液,培养3 d后,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达55%以上。该溶藻活性产物对加热、酸碱及紫外线处理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16S r DNA序列分析表明,F15菌株与Bacillus cereus strain ATCC 14579同源性最高,达99%,被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F15菌株溶藻效果好,稳定性高,具有开发成生物控藻菌剂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8.
嗜水气单胞菌为水产养殖中一种常见的致病菌,能引发养殖鱼类暴发细菌性败血症而造成大量死亡,给水产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阐述了鱼类在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的病理特征、内部组织损伤及在水产养殖中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控措施,以期为鱼类的健康生态养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9.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在LSDA/6-3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外电场作用下CHF2Cl分子的总能量、前线轨道、能隙、势能面和激发态等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y轴正向电场的增大引起分子的总能量减小、C-Cl键键长增大、电偶极矩增大、能隙减小、势能下降,电场大时分子更容易被激发,但电场增大后分子激发能减小;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的紫外可见光谱发生红移.  相似文献   
30.
 盘点了2018年农业科学研发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小麦、水稻、玉米及大豆、荞麦、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在基因组测序、分子育种、遗传机理解析、氮高效利用、起源演化、基因编辑等方面获得快速发展,发布了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完成了300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和中黄13的基因组测序,克隆了一系列产量、品质及抗病虫害基因,解析了一些重要的生长发育调控机制。油菜、棉花、茶叶、烟草等主要经济作物在基因组学、风味调控机理、光合效率等方面有所突破,中国油菜基础研究与应用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水稻、小麦、番茄、苹果等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畜禽的繁殖、品种改良和疾病防治,蜜蜂的基因组和转录组解析,蚕病害防治和驯化历史,化肥和水稻品种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茎叶类蔬菜和食用豆收获设备、油菜播种机等农机农艺领域均有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