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55篇 |
免费 | 761篇 |
国内免费 | 32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94篇 |
丛书文集 | 283篇 |
教育与普及 | 264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7篇 |
现状及发展 | 66篇 |
研究方法 | 38篇 |
综合类 | 7758篇 |
自然研究 | 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18篇 |
2023年 | 140篇 |
2022年 | 165篇 |
2021年 | 173篇 |
2020年 | 114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81篇 |
2016年 | 90篇 |
2015年 | 211篇 |
2014年 | 257篇 |
2013年 | 239篇 |
2012年 | 262篇 |
2011年 | 278篇 |
2010年 | 295篇 |
2009年 | 328篇 |
2008年 | 353篇 |
2007年 | 335篇 |
2006年 | 266篇 |
2005年 | 281篇 |
2004年 | 193篇 |
2003年 | 167篇 |
2002年 | 176篇 |
2001年 | 201篇 |
2000年 | 272篇 |
1999年 | 450篇 |
1998年 | 441篇 |
1997年 | 450篇 |
1996年 | 380篇 |
1995年 | 313篇 |
1994年 | 327篇 |
1993年 | 249篇 |
1992年 | 197篇 |
1991年 | 222篇 |
1990年 | 167篇 |
1989年 | 148篇 |
1988年 | 125篇 |
1987年 | 85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3篇 |
1968年 | 2篇 |
1967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64年 | 3篇 |
196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罗布麻花解剖结构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罗布麻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对其可能的传粉方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它有两种传粉方式:白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相似文献
112.
:介绍了涡电流测振系统的设计和结构组成 ,以及采用稳态正弦激振方法对悬臂梁动态特性进行测试的方法 ,给出了悬臂梁的幅频特性测量结果。实验证实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3.
利用小波变换下有用信号和随机信号在多尺度空间中模极大值不同的传播特性,对转子瞬态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4.
北京饮用水处理流程中有机提取物致突变性的Ames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Ames试验对北京第九水厂7个水处理工艺流程出水有机浓集物的致突变性进行了研究。于1998年6 ̄7月间采样,经XAD型树脂浓集后用于Ames试验(TA98和TA100菌株加和不加S9体外代谢活化系统)。试验结果表明,源水加氯后比源水致突变性增强,其中加氯源水和机加池出水致突变性最强;经活性炭吸附后水样致突变性明显降低;管网水的致突变性最低。 相似文献
115.
在物化实验中用自编程序实现计算机数据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所开设的物理化学实验中有许多电化学实验,用扫描恒电位仪发出信号,X-Y记录仪接收信号,因为普通扫描情怀电位仪没有计算机接口,所以不能用计算机采集数据及处理。本文通过采用信号处理仪代替X-Y记录仪采用数据并通过自编软件帝现数据转换,再用美国EG&G-PAR公司提供的电化学软件包解析数据,实现数据采集及处理的计算机化,减小了数据记录及处理的误差,求得了相应的电化学参数。 相似文献
116.
介绍了闭路电路前端设备控制系统的原理和作用,着重说明了电源控制、信号切换控制的原理和电路,以及控制流程图与软件。 相似文献
117.
马东彪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0,10(1):46-47
文章论述了晶体管电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分析了晶体管电路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应用的优势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8.
杉木人工林自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利用不同栽植代数杉木工林根际土、非根际土及杉木各器官浸提液进行杉木种子发芽试验,研究杉木人工林自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根际土及非根际根土中均存在抑制杉木种子萌发的物质,随栽植代数增加抑制作用更趋明显;杉木各器官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也有抑制作用,其中以杉木叶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杉木林下常见植物对杉木种子发芽则表现为低促高抑效应,说明杉木人工林存在自毒作用,这可能是杉木连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9.
建立了合适的吸附动态模型,用于描述含CO体系在载铜吸附剂上的吸附特性,利用单组分实验数据的模型参数能够对多组分动态透过曲线进行很好的预测,不仅可减少实验工作量,而且对本体系吸附过程的工业放大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其它吸附过程数模的开发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0.
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酸催化的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半导体催化剂.用XRD,TEM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环己烷在其上的光催化氧化进行了结构与其催化性能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热处理技术可以制得不同粒径、不同相结构的纳米粒子;粒子粒度分布均匀,粒径分布范围窄;该纳米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随粒子粒径的大小、相结构的不同而改变;催化剂对产物环己醇具有很高的选择性(选择性大于8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