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1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47篇
系统科学   103篇
丛书文集   83篇
教育与普及   6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研究方法   18篇
综合类   279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561.
Japan suffered a M9.0 earthquake and massive tsunami on March 11, 2011, which seriously damaged the Fukushima Nuclear Power Plant and caused a nuclear crisis. The spread of nuclear radiation from the power plant through the atmosphere and ocean was predicted with a short-term climate forecasting model and an ocean circulation model under some idealized assumptions. If nuclear matter were leaked in the near-ground layer of 992 hPa, the climate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clear radiation would cover North America 10 days after the initial leakage, with the concentration at the forefront dramatically reduced to 10 millionths of the initial model concentration at the source. The radiation would span Europe in 15 days and cover much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in 30 days. If the initial leakage was assumed to occur in the layer 5000-m above the ground, the radiation would cover Europe in 10 days and cover much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in 15 days. Moreover,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nuclear matter leaked in the 10000-m layer, the radiation would affect much of China after 10 days. The ocean circulation model indicates that the nuclear material would be slowly transported northeast of Fukushima and reach 150°E in 50 days, and the nuclear debris in the ocean would be confined to a narrow band. Compared with the spread in the ocean, the area affected by leaked nuclear radiation in the atmosphere would be very large. Atmospheric monitors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will be helpful for estimating the effect in China of any leaked nuclear material.  相似文献   
562.
戴珂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26(6):46-50,54
介绍了为实现攀钢轨梁厂钢轨在线热处理过跨收集的工艺要求,经过技术论证,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收集装置--滑轨升降式拉钢台架.实现了两条淬火机组进入同一台架进行过跨收集,同时钢轨在过跨时钢轨轨底不与台架面接触,避免了钢轨轨底滑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该装置于1999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相似文献   
563.
摘要:对于复杂孔隙结构储层而言,孔隙结构对电阻率的影响程度可能远大于流体类型对电阻率的影响,这就使得气、水层的电阻率特征差别不明显,利用电阻率不能有效区别气、水层。基于孔隙中天然气与油、水体积模量的显著差别,根据孔隙流体体积模量的大小来识别气、水层。研究采用了纵横波速度比(vp/vs)和孔隙流体的体积模量这两个与电阻率无关的弹性参数来判别储层的流体类型。理论模拟表明含有少量气体时可使纵波速度及其纵横波速度比显著减小,横波对气体含量不敏感,水层的 vp/vs显著大于气层。采用 vp/vs与横波交会法识别气、水层可消除孔隙和岩性的影响而突出流体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4.
该文面向移动门户网站设计实现了一个日志数据统计与挖掘系统,给出了实时的访问用户日志数据与获取的用户群体的网络行为数据的关联机制,实现了定性描述该机制的终端发售事件捕捉功能,建立了用户群体点击预制入口转化率提取模型,用以描述关联效率和价值,并得到了用户群体访问行为的分布。研究工作将为相关运营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65.
针对工地、危险区域等场景需要实现同时佩戴安全帽与口罩的自动检测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3算法以提高同时检测安全帽和口罩佩戴的准确率.首先,对网络模型中的聚类算法进行优化,使用加权核K-means聚类算法对训练数据集聚类分析,选取更适合小目标检测的Anchor Box,以提高检测的平均精度和速度;然后,优化YOLO...  相似文献   
566.
攀钢朱矿东山头边坡辉长岩流变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MTS880±500 型材料试验机,对攀钢朱矿东山头边坡辉长岩进行了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研究,拟合出蠕变曲线的经验公式。经综合分析,提出了试验辉长岩的蠕变理论模型,确定了岩石的蠕变参数和长期强度。  相似文献   
567.
本文用约束正负定式几何规划迭代法对普通螺栓组联接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该法与其它优化方法比较,可降低问题的困难度,该法是求解广义的几何规划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68.
为了研究烘焙温度和通风量对室内建材散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以及室内VOC浓度分布的影响,对现有的VOC散发和传递模型进行了改进.引入温度对建材中VOC的传质系数的影响,并采用文献中的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应用该模型计算了建材内部和室内空气中VOC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换气次数的提高能够加强空气中VOC的稀释,烘焙温度的升高能够加强材料内VOC的传质速率,使VOC向外扩散速率加快,降低建材中剩余VOC的含量,从根源上解决VOC的长期散发问题.从理论上提出和验证了间歇通风烘焙方法是有效降低室内VOC浓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569.
当前岩土工程信息模型更多地应用于可视化展示,一直没能深入到岩土工程的实际应用当中,很难直接进行岩土工程专业分析。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将岩土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BIM)转换成计算模型的渠道。通过数据转换,研究岩土工程模型计算功能实现方法,建立BIM模型与计算模型间的映射关系,来解决这一难题。考虑岩土BIM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特点,根据等效刚度法,研究计算驱动的岩土工程BIM模型的概化方法。针对岩土BIM模型的数值计算功能需求,聚焦计算网格剖分环节,基于开源TetGen程序,对BIM模型进行四面体剖分,发展面向数值计算的BIM模型网格剖分技术。进一步,建立四面体网格模型与计算模型的信息一一映射关系,实现BIM软件与岩土工程通用数值分析软件之间的数据转换和信息交换,打通了复杂岩土BIM模型向计算模型转换的关键环节。最后,通过两个工程实例验证所提出的岩土BIM模型计算功能实现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70.
网格结构生成的代数映射改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运用形式代数进行参数化建模只适用于简单空间结构的问题,提出了对空间网格结构的参数化快速间接二次建模新方法.通过生成相应平面网架结构,利用空间映射关系变换为空间网壳结构,并自行开发了空间网格结构生成软件GAs.该方法为解决诸如双层网壳结构、局部双层网壳、斜拉网壳等复杂构形的空间网格结构生成问题提供了新手段.根据映射理论,基于杆件种类最少原则,提出了切割型和组合型空间网格结构的形式代数算法,显示出这种间接二次建模对于切割型、组合型空间网格结构生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