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虚拟现实建模层次结构 ,对虚拟现实中的建模任务进行了合理、有机的划分 ,从模型的结构上解决了传统建模方法的不足 ,并能够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建模方法。将这种建模层次结构应用于虚拟生命建模 ,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2.
随水平井钻井和分段压裂技术的进步,北美页岩气成功迈入商业化开发阶段,且大型页岩气藏不断涌现,其中以Appalachian盆地的Marcellus页岩气藏最为引人注目。在深入广泛调研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地质特征、储层特征、钻井工程、水力压裂、气井生产动态等方面综述了Marcellus页岩气藏的开发模式;并对该气藏的技术进步和开发前景进行了总结。研究结果表明:Marcellus页岩气藏资源量及可采储量巨大,储层物性较好,核心区地层轻微超压、地层主要发育东北和西北走向两组天然裂缝;水平井组是目前主要布井方式,主要采用三段井身结构,水平井段长600~1 800 m;气藏开发初期井距为0.77~1.54口/km2,后期井网加密后井距可达3.09~6.18口/km2;水平井分段压裂段数为4~8段,压裂措施用水量超过18 000 m3,支撑剂用量113~340 t,泵入速度4.77~15.90 m3/min;水平井初期产气量在(4.0~25.0)×104m3/d,单井最终可采储量(0.17~1.13)×108m3。除水平井钻井和分段压裂技术外,其它多项技术也得以发展和进步。Marcellus页岩气藏开发模式综述可为国内页岩气藏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互联式空气悬架动态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传统空气悬架的空气弹簧通过管路互联,使空气弹簧间可以进行气体交换,构成互联式空气悬架。空气弹簧的互联改变了悬架的刚度,通过合理地控制可进一步提高空气悬架的性能。先分析互联式空气悬架的结构与工作机理,然后搭建其半实物模型及其动态特性测试系统。试验结果表明,空气悬架的"侧向互联"可降低簧上质量在中频段(5~9 Hz)的垂向加速度、车身侧倾角与质心附近的侧倾角加速度;但使得该频段内的悬架动行程增加。当振幅较小时,互联式空气悬架对车辆性能各项指标的改善变弱。在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总结了互联式空气悬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律,得到的相关结论将为互联式空气悬架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4.
针对叶轮零件五坐标数控加工的技术难点,采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方法(NURBS)进行叶片及叶轮造型,曲线及曲面求交,加工刀具轨迹求解,并开发了后置处理、加工仿真等模块,以DNC方式控制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建立了一个集成系统。  相似文献   
55.
A general strategy for nanocrystal synthesis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Wang X  Zhuang J  Peng Q  Li Y 《Nature》2005,437(7055):121-124
New strategies for materials fabrication are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in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ganometallic and other organic solution phase synthetic routes have enabled the synthesis of functional inorganic quantum dots or nanocrystals. These nanomaterials form the building blocks for new bottom-up approaches to materials assembly for a range of uses; such materials also receive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intrinsic size-dependent properties and resulting applications. Here we report a unified approach to the synthesis of a large variety of nanocrystals with different chemistries and properties and with low dispersity; these include noble metal, magnetic/dielectric, semiconducting, rare-earth fluorescent, biomedical, organic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ing and conducting polymer nanoparticles. This strategy is based on a general phas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mechanism occurring at the interfaces of the liquid, solid and solution phases present during the synthesis. We believe our methodology provides a simple and convenient route to a variety of building blocks for assembling materials with nove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nanotechnology.  相似文献   
56.
研制了一种新成分的Cu80Ni13Fe7合金,其加工性能优于传统Cu60Ni20Fe20合金,并成功轧制成0.2mm厚的薄带. 系统研究了回火温度与回火时间对该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CuNiFe合金只有经过适当的回火处理才能得到较好的磁学性能. 在635℃回火1h后,矫顽力Hc可达到54.2kA·m-1,剩磁感应Br为0.19T,矩形比S为0.79. 磁性测量表明,在635℃回火1h后样品平行于轧制方向和垂直于轧制方向的矫顽力Hc差别较大,而在其他回火条件下的差别都比较小. 新研制的Cu80Ni13Fe7合金可作为磁栅尺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57.
采用粘弹性力学分析程序对太行山阜平地区剪切带中斑晶旋转问题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在计算模型中假定:石榴石斑晶为弹性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只产生很小的弹性变形;石英、长石质的基质部分为粘弹性材料,它具有随时间变形不断增大的特性。计算结果显示:沿剪切力方向的最大位移能达到模型宽度的3~4倍,相当于简单剪切的角度达到70°以上,斑晶的最大旋转角度能达到60°左右。这样的变形量级已经十分接近野外实际情况。由于目前地壳物质的粘度值基本上是通过间接推测得到的,其可信度较低,因此文中还讨论了基质的粘度变化对变形和应力的影响,分别取了7个不同量级的粘度值(1017~1023 Pa·s)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58.
本文研究了流动载体,表面活性剂,液体石蜡,内相解吸剂等对用液膜分离,富集微量钪的影响,确定了Span80-TTA-液体石蜡-煤油-HCl液膜体系的最佳组成和最适实验条件,富集后的钪用偶氮胂Ⅲ法显色测定,富集倍数为10~15,对含Sc2O3为1~5mg/l的水的富集和测定,回收率在98%以上,相对标准偏差为15‰。  相似文献   
59.
本叙述了简易低温样品室的设计原理,结构性能和它在电阻-温度测试仪中的应用。在NiTi形状记忆合金相变规律的研究中,测试和分析了该合金的二种典型的电阻-温度曲线。  相似文献   
60.
提出了一种新的恒流脉冲微弧氧化电源拓扑结构,详细分析了该结构的优越性,并针对该结构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脉冲串控制策略,用PSpice对该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恒流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