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6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275篇
系统科学   195篇
丛书文集   212篇
教育与普及   15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篇
现状及发展   45篇
研究方法   24篇
综合类   5630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268篇
  1998年   240篇
  1997年   248篇
  1996年   240篇
  1995年   203篇
  1994年   202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21.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business value of IT has often been underpinned by the indispensable tenet of resource complementarity in the resource-based view (RBV) and the crucial concept of fit rooted in contingency theory. Increasingly, it has been recognised that IT needs to be integrated with other organisational factors to create business value. However, empirical studies differ in varying degrees from what organisational factors to be examined and their research findings, but also have been largely biased towards examining pairwi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T and organisational factor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T is an integral part of a system of interrelated organisational factors and that a holistic approach is required to further understand when, how and why IT creates business value. After summarising what has been learnt from empirical studies of IT business valu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key conceptual issues of internal fit and resource complementarity as currently conceptualised and employed in the research domain. In order to continue advancing knowledge, this paper argues for and presents a contingency RBV to provide an alternative conceptualisation of IT business value. Essentially, the contingency RBV conjectures that the level of IT business value depends on the interaction of a whole system subject simultaneously to multiple moderators and mediators. Finally, this paper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value of the contingency RBV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222.
我们证明了孙智伟的下述猜想:对任意不等于3的正整数n,存在{1,2,dos,n)的一个全排列(a_1,…,a_n)使得a_1=1,a_n=n,并且a_1+a_2,a_2+a_3,…,a_(n-1)+a_n,a_n+a_1都与n互素  相似文献   
223.
首先指出目前我国出现的大城市将市域范围全部纳入规划区的现象,阐述经济落后地区不适合采取大城市的做法的原因,接着分析了<城乡规划法>规定的规划区的内涵,指出我国目前规划区划定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以安徽省涡阳县为例,小议对经济落后地区规划区范围界定的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224.
A two-tier loc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I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proposed a two-tier loc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TTLM)by improving the currentregistration mechanism(CR)in 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The TTLM includes the visited networkregistration and the home network registration,in which the visited network registration is responsible forre-registration in IMS.When subscriber roams,the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home network will be updatedby the visited network based on the change of user equipment(UE)' s IP address.Therefore the TTLMcan reduce the tim...  相似文献   
225.
左娅 《太原科技》2012,(7):85-86
分析工业现场LED数据显示屏主要是将各种类型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提出利用数据采集转换芯片,或者利用接口传送到LED显示屏上,进行数据的实时显示方案。  相似文献   
226.
概述了国内外对公共教育投资和家庭教育投资的研究,选择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家长最优化框架来构建家庭教育投资的一般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了3类公共教育财政政策,即强制供给、收入补贴和专项补贴.重点考察了在这3类教育财政背景下家庭教育投资的行为,并对一般模型和这3类模型的结论做了进一步的比较分析,为教育财政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227.
文章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实际工程中的梁进行非线性分析,介绍了ANSYS中钢筋混凝土梁建模过程,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对实际工程提出了建议:应对PKPM直接生成的梁配筋进行修正,否则会造减框架结构中梁超强.  相似文献   
228.
曹方  李兵 《甘肃科技》2011,27(9):1-3
创新资源是创新型城市组织进行创新活动的物质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创新型城市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作用空间.人力资源作为创新资源主要部分和社会生产活动的第一资源,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拥有支配和驾驭其他资源的地位上,而且体现在它所带来巨大的收益回报率.兰州在构筑创新型城市过程中,人力资源建设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依然存在诸多问...  相似文献   
229.
对郑州市供水管网运行中的排气阀进行了分类,确定出了7种类型排气阀,并选取了阀体进行进排气检测,对比优选各种排气阀的进排气性能,在此基础上对管网中使用的阀体进行了现场监测,考察排气阀运行效果,统计分析了郑州市排气阀现状,为郑州市排气阀的设置和运行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30.
提问是记者的天职——电视新闻采访技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闻记者来说,在采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提问、发问."提问是记者的天职"这几乎是所有教科书和新闻实践中关于采访的圣经般的概述.作为电视记者,发出疑问,为问题寻找答案,以此寻求事实真相更为重要.如果说摄影机代表观众的眼睛,那么,电视记者就代表观众的嘴巴,你提出问题,并把当事人的答复传递给观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