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09篇
  免费   565篇
  国内免费   825篇
系统科学   704篇
丛书文集   412篇
教育与普及   78篇
理论与方法论   59篇
现状及发展   65篇
综合类   1258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234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476篇
  2014年   646篇
  2013年   772篇
  2012年   888篇
  2011年   892篇
  2010年   934篇
  2009年   983篇
  2008年   1052篇
  2007年   1115篇
  2006年   1002篇
  2005年   827篇
  2004年   667篇
  2003年   434篇
  2002年   462篇
  2001年   457篇
  2000年   398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福建省沿海至内陆出露的4件新生代玄武岩进行40Ar/39Ar年龄测试,对玄武岩中橄榄石斑晶进行电子探针测试;其中洋底和柳城玄武岩首次获得精确的40Ar/39Ar年龄数据.结果显示,闽西明溪40Ar/39Ar年龄数据为(1.44±0.11)Ma,柳城为(17.35±0.93)Ma;闽中洋底玄武岩年龄为(11.71±0.44)Ma;闽东厦门玄武岩年龄为(17.0±0.36)Ma.结合前人年龄数据,福建省新生代玄武岩整体表现出从闽东至闽西年龄逐渐减小的趋势.橄榄石斑晶电子探针数据显示闽东至闽西玄武岩碱性程度逐渐增加,可能指示岩浆熔融程度由沿海至内陆逐渐减少,岩石圈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厚.最新获得的闽西柳城玄武岩40Ar-39Ar年龄为(17.35±0.93)Ma,与东部沿海玄武岩相似,推测可能是太平洋板块北西向俯冲时引起的岩浆扰动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82.
区域高速公路网收费站数量众多,每日产生海量收费数据,但由于设备、网络等因素,部分站点数据传输存在延迟现象,在此情况下已传输的数据往往不能满足实时流量预测的要求。为了实现实时交通数据补全和动态交通流量预测,文中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监督学习的用于高速公路交通流量数据缺失补全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了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时间序列模型(Seq2Seq-Att);然后使用自监督学习方式对模型进行训练;最后,以广东省高速公路网的80个收费站为例,验证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文中的数据补全方法能够灵活捕捉交通数据中的缺失情况,并根据数据自身的内在关联性,给出合理的补全值;该方法总体优于其他方法,且在不同缺失率下都有较好表现,总体MAPE约为17.7%、WMAPE为12.8%;在高缺失率情况下,该方法相比于其他补全方法有明显的优势。交通量预测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补全的数据进行交通流预测的预测精度接近使用完整数据的情况。  相似文献   
83.
动物育种学课程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知识结构复杂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不能满足畜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亟需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对甘肃农业大学《动物育种学》课程进行了教学尝试,统计分析学生的实验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及综合成绩,问卷调查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评价PBL教学模式在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效果。采用PBL教学模式学生的实验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与综合成绩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80分以上学生居多,96.67%的学生对PBL教学模式持赞同态度。PBL教学模式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动物育种学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84.
利用RGB-D数据进行三维点云配准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针对这个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特征的PVDAC描述子实现三维点云配准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ORB特征检测算法提取二维数据的关键点,并计算关键点在2D下的灰度特征,然后构建关键点在3D下的局部像素值距离、点云法线角度以及曲率特征,接着将2D特征和3D特征联合生成全新的PVDAC像素描述子,并利用PVDAC像素描述子描述关键点实现三维点云的粗配准,最后基于ICP算法完成三维点云的精细化配准.实验表明,本文算法在大场景点云配准时总体均方误差约为0.05 m2,在小场景单物体点云配准时达到了0.000 2 m2的较小误差,实现了三维点云的精确配准.  相似文献   
85.
在传统集中式双水箱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引入补水加热水箱的新型三水箱太阳能热水系统,并进一步开发了相应控制策略,以在太阳辐射量较低和较高情况下均可充分利用该水箱蓄存太阳能并对补水进行加热,从而实现系统太阳能保证率的提升和辅助热源运行时间的减少. 为探究所提系统的运行性能,建立了TRNSYS仿真模型并通过实验对其进行了验证. 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对该系统运行性能及相应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系统相比,所提系统全年太阳能保证率的相对提升率为22.42%;单纯增大补水加热水箱体积并不会使得系统全年太阳能保证率不断提升,因此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系统全年太阳能保证率与初投资以合理选择补水加热水箱体积;在不同用水行为模式下所提系统与传统系统相比均可更为充分地利用太阳能. 此外,针对长沙地区某居住建筑的经济性分析显示,与传统系统相比,采用所提系统后年运行费用降低了18.31%,相应投资回收期为0.66年.  相似文献   
86.
研究了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间黏结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同时探究了黏结层的温度性能以及直剪与斜剪剪切强度之间的关系. 对比分析了4种涂膜黏结层(SBS改性沥青、WTR改性沥青、WTR/APAO改性沥青、AMP-100二阶反应型黏结涂料)和3种改性沥青碎石黏结层(SBS改性沥青碎石、WTR改性沥青碎石、WTR/APAO改性沥青碎石)的拉拔及剪切强度差异. 采用回归分析法获得层间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计算不同温度下层间强度与常温(20 ℃)下层间强度的比值,用于黏结层剪切强度和拉拔强度的温度敏感性对比分析;分析不同温度下斜剪强度与直剪强度的比值关系. 结果表明:层间拉拔强度、层间剪切强度与温度均满足单指数函数关系,拟合优度R2达0.970以上. WTR/APAO改性沥青黏结层及WTR/APAO改性沥青碎石黏结层力学性能优良,在不同温度下的拉拔和剪切强度值均高于同类型黏结层. AMP-100黏结层拉拔和剪切强度对温度的敏感性最低. 建立了20~45 ℃的层间强度比值表,用于层间强度预估. 斜剪强度显著高于直剪强度,同时斜剪强度对温度的敏感性低于直剪强度,当温度处于20~45 ℃时,斜剪强度与直剪强度比值范围为1.165~2.990.  相似文献   
87.
为了能充分利用目标的散射中心对弹道目标进行识别,提出利用解线频调的方法,通过对距离向和方位向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实现对目标散射中心成像,然后从目标ISAR像中提取目标特征信息,提出了一种新的匹配识别的方法实现对目标的分类识别。该方法利用提取的散射中心的位置和幅度信息,通过构造匹配度矩阵,进而与预设门限比较,判定目标类别。仿真实验及识别性能评估表明,该方法在设定情况下具有良好的目标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88.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降维映射的统计优化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将多维空间的样本数据降维映射到二维平面上,并在该平面上自动生成函数的等值分布曲线,从而,可直观出该函数的最优点或最优区域,通过本文提出的逆映射算法可将其还原到多维空间用原始变量表示.运算实例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降维映射的优化方法,直观、准确、可靠,对于有约束优化问题的求解特别有效.  相似文献   
89.
以不同强度的芒刺静电场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电场处理后细胞的增殖能力,研究了芒刺静电场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电场辐照强度对细胞增殖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电场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有抑制作用,但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Lewis肺癌细胞和非洲绿猴肾细胞Cos7则有促进和抑制两方面的效应.对于同一参数的电场,不同细胞对其响应也不同,电场辐照强度与细胞对其响应呈振荡型关系.  相似文献   
90.
应用微波吸收相相敏介电谱技术测量吸附染料J-聚集体的立方体氯化银微晶中光电子的衰减特性,从而研究染料对氯化银微中光电子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紫外光照射吸附机染料J-聚集体的氯化银时,染料能够加快光电子的衰减;光电子的变化规律与吸附染料浓度有关;说明染料增加了氯化银微晶中的隙间银离子浓度.可见光照射吸附有机染料的氯化银时,染料能够将染料激发态的光电子转移到氯化银中;显著地增加了氯化银微晶中的光电子强度;染料起到了敏化氯化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