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25篇
  免费   2399篇
  国内免费   1204篇
系统科学   1185篇
丛书文集   566篇
教育与普及   392篇
理论与方法论   68篇
现状及发展   115篇
研究方法   51篇
综合类   21148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5年   111篇
  2024年   347篇
  2023年   362篇
  2022年   493篇
  2021年   553篇
  2020年   454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289篇
  2017年   365篇
  2016年   396篇
  2015年   691篇
  2014年   916篇
  2013年   944篇
  2012年   1009篇
  2011年   1114篇
  2010年   1093篇
  2009年   1040篇
  2008年   1171篇
  2007年   1109篇
  2006年   1018篇
  2005年   912篇
  2004年   744篇
  2003年   725篇
  2002年   924篇
  2001年   900篇
  2000年   684篇
  1999年   763篇
  1998年   556篇
  1997年   570篇
  1996年   474篇
  1995年   380篇
  1994年   383篇
  1993年   345篇
  1992年   335篇
  1991年   250篇
  1990年   245篇
  1989年   196篇
  1988年   184篇
  1987年   122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鸟类起源于兽脚类恐龙的假说得到了广泛承认,但鸟类起源研究方向依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包括鸟类手指同源问题、兽脚类分异时间框架问题以及羽毛起源和早期演化的一些问题。我们近年来在这些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化石资料显示,兽脚类恐龙在向鸟类进化当中,其外侧两指退化;而现代发育学证据表明,鸟类手指是两侧退化,保留了中间3指。我们通过研究新疆侏罗系地层中发现的泥潭龙,提出了一种外侧和两侧退化模式结合的新假说。该假说可以解释古生物学与发育学资料之间的矛盾。我们报道的一件产自辽宁中上侏罗统髫髻山组的近鸟龙化石,代表了早于始祖鸟的带羽毛的物种,我们提出了包括鸟类在内的主要兽脚类恐龙类群出现于中侏罗世的一个快速演化事件,解决了有关鸟类兽脚类恐龙起源假说的时间悖论问题。我们报道了在北票龙化石中发现的一种新的原始羽毛类型,给出了发育学解释,推测羽毛起源的时间可能在三叠纪中期,对于羽毛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谈中国术语学的理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中国术语学建设的灵魂是理论,而理论建设需要的途径有四条:继承,借鉴,移植、升华。  相似文献   
103.
基础研究评估中的同行评议和专家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具体基础研究项目的选择和评估方法进行了讨论,阐述了同行评议———目前中国学术界最常用的评估方法———在现代科技大背景下的局限性;介绍了美国目前采用的专家评议方法;最后说明了专家评议中专家的组成层次和应发挥的作用,以及应用于基础研究项目评估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4.
面向新一代生物及化工产业的生物质原料炼制关键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质纤维素等生物质本身是一个超分子功能体,是新一代生物及化工产业最具价值的工业通用原料。国家973计划项目“秸秆资源生态高值化关键过程的基础研究”研究团队经过为期5年的研究,建立了以秸秆为代表的生物质高效转化关键过程和技术平台。但是,要在生物质经济的全球竞争中形成优势,还需突破制约生物质成为通用原料的基础问题。本文分析了面向新一代生物及化工产业的生物质产业发展特点和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符合生物质原料结构特点和产物功能要求的生物质原料炼制过程新思路,将生物质原料炼制思路从原料预处理.组分分离提升到选择性结构拆分,并阐明了生物质成为新一代生物及化工产业通用工业原料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5.
计算功能主义认为,精神状态和精神事件是一种依赖于特定的功能组织的功能状态,精神状态既可以在大脑的基础上实现,也可以根据具有生物学特征的输入和输出的参数和关系的计算过程来定义。普特南早期曾是这种理论的积极拥护者。他从心灵状态的可多重实现性出发批判了心脑同一论,并由此提出并论证了计算功能主义理论。然而,后来在思考意向内容的来源时,普特南发展出一种外在主义的意义理论,而这种外在主义很难和计算功能主义相调和。因此,普特南后期放弃了计算功能主义,并发展出了多种论证来反驳它。文章考察了普特南思想的转变过程及其对认知科学的批评。  相似文献   
106.
迈蒂致力于提出一种基于数学实践本身的数学自然主义纲领,以改进蒯因的严重偏离数学实践的自然主义图景.然而,她将数学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都归之于方法论问题的策略引起了广泛的质疑.  相似文献   
107.
利玛窦对中西方数学文化融合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玛窦是沟通中西方文化的第一人,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同时也是一位数学家,他最早把西方的数学带到了中国,开创了中西方数学文化交融的纪元,给中国传统数学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也让西方教学文明在东方闪耀;他用数学赢得了民心,影响了一批中国数学家的成长,推动了中国传统数学和西方数学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8.
Intraflagellar transport (IFT) is required for ciliogenesis by ferrying ciliary components using IFT complexes as cargo adaptors. IFT54 is a component of the IFT-B complex and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cytoplasmic microtubules (MTs). Loss of IFT54 impairs cilia assembly as well as cytoplasmic MT dynamics. The N-terminal calponin homology (CH) domain of IFT54 interacts with tubulins/MTs and has been proposed to transport tubulin during ciliogenesis, whereas the C-terminal coiled-coil (CC) domain binds IFT20. However, the precise function of these domains in vivo is not well understood. We showed that in Chlamydomonas, loss of IFT54 completely blocks ciliogenesis but does not affect spindle formation and proper cell cycle progression, even though IFT54 interacts with mitotic MTs. Interestingly, IFT54 lacking the CH domain allows proper flagellar assembly. The CH domain is required for the association of IFT54 with the axoneme but not with mitotic MTs, and also regulates the flagellar import of IFT54 but not IFT81 and IFT46. The C-terminal CC domain is essential for IFT54 to bind IFT20, and for its recruitment to the basal body and incorporation into IFT complexes. Complete loss of IFT54 or the CC domain destabilizes IFT20. ift54 mutant cells expressing the CC domain alone rescue the stability of IFT20 and form stunted flagella with accumulation of both IFT-A component IFT43 and IFT-B component IFT46, indicating that IFT54 also functions in IFT turn-around at the flagellar tip.  相似文献   
109.
The 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 (CFTR) is responsible for the disease cystic fibrosis (CF). It is a membrane protein belonging to the ABC transporter family functioning as a chloride/anion channel in epithelial cells around the body. There are over 1500 mutations that have been characterised as CF-causing; the most common of these, accounting for ~70 % of CF cases, is the deletion of a phenylalanine at position 508. This leads to instability of the nascent protein and the modified structure is recognised and then degraded by the ER quality control mechanism. However, even pharmacologically ‘rescued’ F508del CFTR displays instability at the cell’s surface, losing its channel function rapidly and it is rapidly removed from the plasma membrane for lysosomal degradation. This review will, therefore, explore the link between stability and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s of membrane proteins and CFTR in particular and how approaches to study CFTR structure depend on its stability. We will also review the application of a fluorescence labelling 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thermostability and the tertiary structure of CFTR.  相似文献   
110.
根据Holmes理论公式,研制出阿基米德螺旋线凹槽模具。在注塑成型工艺条件下,测定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聚丙烯(PP)的可模性。实验表明:自行研制的阿基米德螺旋线凹槽模具可以迅速而准确地测定出高聚物的可模性,不同种类高聚物和不同工艺条件下高聚物的可模性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