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2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161篇
系统科学   204篇
丛书文集   73篇
教育与普及   5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24篇
研究方法   9篇
综合类   322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针对JPEG基本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静止图像压缩编码算法:WH-JPEG,该算法具有如下优点,能较了地去掉方块效应,压缩比较JPEG基本系统高,对层数的控制可满足多种图像业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942.
三元溶剂萃取羧酸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由叔胺、醇(或酮)和煤油组成的三元溶剂中各组分在萃取羧酸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推导出三元溶剂-羧酸两相平衡系统的等温分配关系式和羧酸在两相中的平衡浓度与温度的关系式,并根据三元溶剂-醋酸两相平衡系统实验数据对关系式中有关参数进行了回归.  相似文献   
943.
在电力系统振荡情况下提取故障分量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过去提取故障分量时易受系统振荡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快速保护的提取故障分量新方法,用这种方法在不采用频率锁相的条件下也能极大地削弱振荡情况下的不平衡输出,保证反应于故障分量的保护在电力系统振荡时不误起动。  相似文献   
944.
以QY80汽车起重机四轴转向摇臂机构为例,利用多刚体系统运动学理论对机构作了空间运动分析,建立了转向摇臂机构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并用改进了的约束随机方向搜索法编写了优化设计的微机软件,并已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945.
针对并行计算机系统对操作系统的需求,分析了MSDOS和UNIX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个能有效支持并行计算的前后台操作系统,着重讨论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946.
熊瑞萍 《广西科学》1995,2(3):71-74
重点介绍了基于Dexter的超媒体系统中的几个重要对象类:链、锚和成员;详细论述了他们的构成、作用及扩展形式,对这些概念的清理与扩充.无疑有助于在开发一超文本系统时这些对象类的设计.总的说来,成员是基础、链是核心、锚是关键.  相似文献   
947.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电网仿真系统的潮流计算软件作简要说明,然后介绍贵州工学院电网仿真系统所采用的动态潮流计算软件,并从使用的角度提出一些问题,讨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948.
水溪庙花岗伟晶岩脉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溪庙花岗伟晶岩脉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京汉庙花岗伟品岩脉是一典型的内部具有明显不对称带状结构分布特征、与花岗岩体呈过江关系的层状伟晶岩,也是在我国首次详细研究的层状花岗伟晶岩.温过研究,作者论证了水没庙花岗质社体结晶演化至岩浆一热液过渡阶段时熔体结晶的产物.脉体内部的不对林带状分布结构是岩浆结晶分异演化作用过程中,体系内挥发份由不饱和到过饱和的渐变过程中结晶形成的。  相似文献   
949.
本文以详尽简洁的形式证明了引力波是横波。  相似文献   
950.
在理论推证和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崭新的蠕变损伤强度理论,引入了一个新的强度指标,即材料的极限有效损伤应力强度。实验证明它较之传统强度理论中的屈服极限或强度极限更具有合理性,实验测定结果的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