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19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研究方法   2篇
综合类   20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1.
Nihewan basin is famous for its lacustrine deposits, animal fauna and occupied evidence of early humans. All of the discovered Palaeolithic sites are distributed along ancient lakeside or on the terraces of the Sangganhe river and its tributaries. However, the authors discovered a stone flake from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ancient Nihewan lake in an outcrop section on the right bank of the Sangganhe river. The location is 40°06′33″N and 114°20′15″E, near Jinerwa village, Yangyuan County, Heibei Province. The flake is basaltic and has a size of 4.5 cm×3.2 cm×1.7 cm. Its ventral surface is a fresh plane of fracture with a clear point of percussion,a bulb and a bulbar scar on it. The dorsal surface is composed of a residual part of a rounded pebble surface and a fresh plane formed along a joint. The flake is unearthed at 50.73 m under the lacustrine platform surface in perfectly laminated beds of Mid-Pleistocene. The feafures of the flake do not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of natural origin. But combined with the sedimentary features of the horizon where it is unearthed, the most reasonable explanation is that the flake may be the trace of ancient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frozen lake of Nihewan.  相似文献   
82.
运用一种新的电极表面活化处理的方法,使乙醇和CO在Pt-WO3/C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大幅度提高.发现无论在中性溶液中还是在酸性溶液中,乙醇在表面活化处理后的Pt-WO3/C电极上起始氧化电位负移,氧化峰电流密度在酸性介质中增加到未表面活化处理前的2.1倍;中性介质中增加到表面处理前的1.9倍,其主要原因是表面活化处理后,一方面增加了催化剂Pt的活性表面,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吸附的CO的电氧化,减少了CO对电极表面的毒化作用.  相似文献   
83.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透明质酸酶抑制率、睾酮转化率以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的测试,优选出黄连、黄檗、黄芩、大黄水提液的最佳复配比,制备一款祛痘凝胶,并对该凝胶的感官和理化指标及功效进行测试,对试用者的祛痘效果进行跟踪研究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该祛痘凝胶质地清爽、肤感舒适、无刺激,具有较好的祛痘功效.  相似文献   
84.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对2010年4月山西省朔州市一次晚春强寒潮天气背景下的降水多相态转换的成因与雨雪转换的预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5.
传统的词向量嵌入模型,如Word2Vec、GloVe等模型无法实现一词多义表达;传统的文本分类模型也未能很好地利用标签词的语义信息。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XLNet+BiGRU+Att(Label)的文本分类模型。首先用XLNet生成文本序列与标签序列的动态词向量表达;然后将文本向量输入到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中提取文本特征信息;最后将标签词与注意力机制结合,选出文本的倾向标签词,计算倾向标签词与文本向量的注意力得分,根据注意力得分更新文本向量。通过对比实验,本文模型比传统模型在文本分类任务中的准确率更高。使用XLNet作为词嵌入模型,在注意力计算时结合标签词能够提升模型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86.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法家经典论文及关键词为数据分析来源,介绍了法家经典词频分析与研究的步骤和过程,分析了我国学者法家经典研究的论文和关键词数量分布,比较研究了我国学者法家经典研究的论文作者分布、高载文量期刊分布及高频主题词分布,揭示了法家思想的精髓及异同点,开拓了我国古典文献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7.
在工程力学静力学和动力学的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抽象难理解的定理或定义,可以应用门的转动清楚的加以解释。由于每个教室都有门可以充当教师的授课道具,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复杂的知识变得生动易懂。该文从工程力学教学实例出发,阐述门的转动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方法和成果。运用此法后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88.
 201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Jean-Pierre Sauvage、J.Fraser Stoddart和Bernard L.Feringa 3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对人工分子机器研究领域的重大贡献。本文阐述分子机器的起源、发展和研究现状,并展望人工分子机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9.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马家沟组岩盐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本文通过对碳酸盐岩C、O、Sr同位素及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研究区内δ13C介于-0.346%~0.108%之间,Sr同位素比值明显较低,Sr/Ba比值均大于1。稀土元素总体上呈现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单元素Ce具有微弱的正异常,Eu具有明显的负异常,Sr/Cu比值均大于10,V/(V+Ni)值总体介于0.7~0.8之间。认为该区在马四、马五段沉积期气候干旱炎热,水体较深,处于还原环境,为典型的海相沉积环境,且岩盐在沉积的过程中有可能受到了幔源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在城市环境噪声排放模型及噪声传播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建筑物群及林带对噪声的衰减影响,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研发了城市环境噪声模拟与评估系统—“中大声图”。系统搭建了点线面环境噪声的排放模型和传播模型,特别在线声源道路交通噪声方面,利用GIS获取道路与建筑物信息,加载车辆排放模型,计算了城市尺度的道路交通噪声分布,并利用计算结果在GIS上绘制出交通噪声地图。最后将系统应用于城市交通噪声的模拟和减噪效果评估上,结果表明该系统的算法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