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628篇 |
免费 | 2869篇 |
国内免费 | 216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045篇 |
丛书文集 | 1014篇 |
教育与普及 | 637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53篇 |
现状及发展 | 197篇 |
研究方法 | 87篇 |
综合类 | 34531篇 |
自然研究 | 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352篇 |
2023年 | 462篇 |
2022年 | 680篇 |
2021年 | 769篇 |
2020年 | 619篇 |
2019年 | 394篇 |
2018年 | 465篇 |
2017年 | 588篇 |
2016年 | 686篇 |
2015年 | 1087篇 |
2014年 | 1562篇 |
2013年 | 1683篇 |
2012年 | 1898篇 |
2011年 | 2145篇 |
2010年 | 2042篇 |
2009年 | 2263篇 |
2008年 | 2367篇 |
2007年 | 2381篇 |
2006年 | 1994篇 |
2005年 | 1674篇 |
2004年 | 1348篇 |
2003年 | 1205篇 |
2002年 | 1377篇 |
2001年 | 1410篇 |
2000年 | 1116篇 |
1999年 | 1089篇 |
1998年 | 766篇 |
1997年 | 686篇 |
1996年 | 643篇 |
1995年 | 537篇 |
1994年 | 496篇 |
1993年 | 387篇 |
1992年 | 345篇 |
1991年 | 289篇 |
1990年 | 237篇 |
1989年 | 228篇 |
1988年 | 163篇 |
1987年 | 126篇 |
1986年 | 54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4年 | 2篇 |
1971年 | 4篇 |
1970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单电子晶体管( SET) 和PMOS 管串联产生的负微分电阻( NDR) 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SET /CMOS 反相器. 该反相器利用NDR 特性与NMOS 负载管的电流- 电压特性构成两个单稳态点,实现反相功能. 应用HSPICE 仿真器,采用精准的单电子晶体管的子电路模型及22 nm CMOS 预测技术模型对该反相器进行仿真,结果表明: 该反相器的功能正确,具有比传统CMOS 反相器更低的功耗; 与其它单电子反相器相比,该反相器可在室温下实现输出电压全摆幅,且具有较低的传输延迟. 相似文献
992.
\"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战略,是以包括公路、铁路、机场以及能源和互联网在内的基础设施为纽带,以纽带间的互联互通为前提和基础的新型区域合作。其建设的核心是加强各省区的社会经济联系、推动各省区之间及各省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在人流、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之间的有序流动,而这些流的物质承载基础就是交通基础设施。本文基于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交通经济带理论,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定量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九省交通基础设施与地区经济发展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每增加1%,地区生产总值相应增长1.4324%,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交通基础设施对地区经济发展有着正向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结合坡面微地形变化,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角度研究典型缓丘区不同坡位上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了解微地形生境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培养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增长曲线呈现中坡位>坡顶>下坡位>上坡位>坡底的规律,中坡位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最高,坡底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基质的利用能力最低;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比较中发现,除McIntosh均一度指数变化不显著外,其余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坡位上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中坡位的Shannon丰富度指数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大,显著高于坡底指数值(P<0.05);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特征分析,氨基酸类利用率变化明显大于其他碳源,而胺类及酚酸类的利用程度较低,表明氨基酸类是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坡位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利用具有选择性,糖类、 氨基酸类、 聚合物类及酚酸类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贡献较大的碳源. 相似文献
994.
针对传统Rao-Blackwellized粒子滤波器存在的粒子消耗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移动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制图方法. 该方法在粒子重采样过程中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获得机器人位姿的建议分布,并引入遗传算法中的交叉和变异操作对求得的粒子集进一步优化、调整. 改进后的粒子分布保持了粒子的多样性,有效提高了机器人位姿估计的一致性. 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与传统Rao-Blackwellized粒子滤波器相比,能有效解决粒子耗尽问题,使机器人获得更精准的定位和更准确的地图,具有可行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5.
Bioaerosol charge information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their electrostatic collection. Here, electrostatic means and molecular tools were applied to studying bioaerosol charge dynamics.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charged bioaerosols were collected using an electrostatic sampler operated with a field strength of 1.1 kV cm 1 at a flow rate of 3 L min 1 for 40 min. Those with fewer or no charges bypassing the sampler were also collected using a filter at the downstream of the electrostatic sampler in one environment. The experiments were independently conducted three times in three different environments. The collected bacterial aerosols were cultured directly on agar plates at 26°C, and the colony forming units (CFU) were manually counted. In addition, the CFUs were washed off from the agar plates, and further subjected to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for culturable diversity analysis. The results revealed remarkable differences in positively and negatively charged culturable bacterial aerosol concentration and diversity among the studied environments. In the office environment, negatively charged culturable bacterial aerosols appeared to dominate (P = 0.0489), while in outdoor and hotel environments both polarities had similar concentration levels (P = 0.078, P = 0.88, respectively). DGGE patterns for positively charged culturable bacterial aerosols were shown striking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negatively charged regardless of the sampling environments. In addition, for each of the environments positively charged culturable bacterial aerosols collected were found to have more band pattern similarity with those positively charged for respective regions of agar plates than those negatively charged, and vice versa. The information developed here is useful for developing efficient electrostatic sampling protocols for bioaerosols. 相似文献
996.
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资料观测的孔隙及成岩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直罗油田比6储层的孔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明确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直罗油田长6储层的孔隙类型以长石、岩屑、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为主,微喉为其主要的渗流通道。该区主要的成岩作用为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沉积环境对储层有着先天性的控制作用,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使储层原生孔隙迅速减少,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改善了砂岩的孔隙结构,但程度并不大,最终导致本区长6储层低孔低渗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7.
BML模型是专门用于模拟分析交通现象的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采用JAVA语言实现此模型并利用此模型模拟交通流,分析平均密度和平均速度等参数关系,研究交通流的相变和自组织特性,同时对BML模型改进,模拟红绿灯周期变化下的交通流,探求更有价值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998.
引入可变模糊理论中的相对差异函数,建立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安全评价模型.根据相关研究成果,选取影响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构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层次分析法(AHP)和信息熵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相对差异函数安全评价模型.利用相对差异函数评价模型对隧道群交通安全等级进行判别,得出评价结果.将该方法应用于浙江省某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安全评价,针对评价结果提出隧道群安全改善对策,并将该方法与其他交通安全评价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安全评价应用中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左转交通流的路径分析,给出了相邻交叉口左转相位协调优化的约束条件,包括流量守恒、绿灯最大最小时间、饱和度和周期时长等.考虑不同左转相位设置模式,建立了相邻交叉口间通行能力差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以通行能力差最小为目标,提出了相邻交叉口左转相位协调设计模型.最后,基于两个实际交叉口的几何条件和交通流数据,采用车均延误和最大通过量为指标对比分析了交叉口现有方案、Synchro优化方案和本文模型优化方案的信号控制效益.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模型的相位方案,能降低各交叉口间的通行能力差值,并有效降低交叉口群的车均延误,提高交叉口群整体通行能力,同时该协调设计方法对整个系统的负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00.
分形特征表面接触磨损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实现粗糙表面微观接触磨损的精确预测,根据分形理论对传统的只考虑弹性-塑性两状态的二维分形接触模型进行了修正,并构建了包含弹性-弹塑性-塑性完全状态的三维粗糙表面分形接触模型.通过去除塑性接触微凸体在截断平面作用下形成的球台方法来模拟微观磨损,磨损系数由被去除的球台体积与总接触微凸体体积之比来表征,采用数值仿真分析了磨损系数与分形参数、载荷和材料等因素间的依赖关系.计算结果表明,磨损系数随表面粗糙程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接触载荷的增大而减小并趋于相对稳定.接触副材料属性决定了微凸体临界接触面积,进而影响了磨损系数.该模型给出了微观磨损机理的数学描述,为界面接触磨损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