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为研究多因素复合作用与维医异常黑胆质证侯模型建立的关系,并观察其免疫功能的变化,选用健康雄性ICR小鼠4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双因素组和三因素组.双因素组采用间断足底电击作为应激源(输出电压40±5 V,不定时改变电压,间隔0.2~0.5 s,每天连续刺激20 min),并置于人工气候箱(温度10±1℃,相对湿度36%~40%),干寒饲养环境(10 h/d),普通饲料喂养.共21 d,产生慢性应激;三因素组采用与双因素组同样条件的间断足底电击及人工气候箱干寒饲养环境,只是给予的饲料为干寒属性饲料,共21 d.第21天观察各组小鼠生物表征的变化并取实验动物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外周血.双因素组实验动物第21天出现舌有瘀苔滑;皮毛暗淡无光泽,蜷缩少动,扎堆眯眼,倦怠淡漠,对刺激敏感度降低,反应迟缓;争食饮水,大便成形而湿,小便色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百分比下降(P<0.01),CD8+细胞百分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CD4+/CD8+比值下降(P<0.01);血清中IL-2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IL-6的含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血清中INF-?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TNF-á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清中IgM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IgG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g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三因素组相比,双因素组实验动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百分比未见显著差异,CD8+细胞百分比上升(P<0.01),CD4+/CD8+比值下降(P<0.05).血清中IL-2含量升高(P<0.05);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IFN-?与TNF-á的含量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中IgM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IgG与IgA含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由此得出结论:①双因素复合作用模型动物在相同时间段表现出的生物表征、免疫功能紊乱与三因素复合作用组相比有程度上的差异,且尚不完全符合人体异常黑胆质证侯临床表现;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三因素复合作用后模型动物表现出的生物表征变化更加符合人体异常黑胆质证侯临床表现,三因素复合作用组不仅有生物表征的改变,同时有免疫功能的紊乱;③结合干寒环境、不良精神刺激、干寒属性食物等多因素复合作用所建立的异常黑胆质证侯动物模型不仅符合人体异常黑胆质证侯临床表现,而且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在亚非洲远高于欧美,同样反映于国内外腹腔镜文献中,对其腹腔镜检查的介绍皆少而简略。本文就武汉市四个医院内科自1960年12月至6月经腹腔镜检查而最后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者60例进行了分析。按照腹腔镜下所观察到的肝脏形态试分作6型,大块型9例,多结节型21例,单结节型5例,(氵弥)漫小结节型(或肝硬化型)16例,非结节型(或肝炎型)3例,大网膜包果型6例。与经典的病理学分型相比较,这一分型对诊断、鉴别、处理与预后似有一定价值。有癌肿的肝叶与未发现癌肿的肝叶在同时并存的病理改变有显著较大且有不一致,对于原发性肝癌以肝硬变或病毒性肝炎作为前驱病的学说提出了疑问,本组病例未能说明日本位血吸虫病为原发性肝癌的病因。认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脏的结节及肝炎等改变可能为癌肿的后果而不一定为原因。腹腔镜检查对于原发性肝癌的价值在于诊断符合率高,免除许多病例不必要的剖腹;直视下肝穿刺阳性率高,对于手术可能性的决定似有相当价值,比剖腹探查经济,住院日短而较安全。  相似文献   
13.
禽流感的暴发使得禽类免疫系统的研究显得愈加迫切.而以其他种属的同源β2-微球蛋白作为模板进行结构解析,不能解析鸡β2-微球蛋白(Chβ2m)的晶体结构.为了利用硒原子的反常散射获取Chβ2m晶体X射线衍射的相位信息.本研究以pET21a为表达载体,E coli BL21(DE3)为宿主菌,在含有硒代甲硫氨酸的M9培养基中,用IPTG诱导表达硒代甲硫氨酸Chβ2m.包涵体经提取和稀释复性法复性之后,通过分子筛层析和Resource Q阴离子交换层析进行纯化,产物经SDS-PAGE检验纯度达98%以上.利用悬滴气相扩散法采用与Chβ2m蛋白晶体生长相同的条件.获得了衍生物可供衍射的晶体.通过北京同步辐射装置收集数据,最高分辨率至1.9 A.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广州地区四所高等院校253例正常老人(60—84岁)心电图进行了分析,其中60—69岁207人(占81.8%),男:女为3.28:1。其心电图特点:除2例心房纤颤外,皆为窦性心律,心率偏慢,各波传导间期稍延长,P—R间期可长达0.22秒,各波波幅比正常成人标准要低;低电压也多见。波形多见错折及小切迹,异常心电图的发现率也较高(64%)。其原因可能与心肌老化,退行性变,心脏转位,胸廓变形及肺组织弹性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15.
贫血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分期、化放疗等有关.贫血可引起组织缺氧,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是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贫血程度与化疗疗效、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性密切相关.贫血患者常规化疗预后较差.低血红蛋白可使肿瘤组织放疗敏感性降低,是放疗患者预后差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病因是多样的,包括肿瘤自身因素、治疗因素及营养因素等.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使用是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主要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肿瘤化放疗的疗效.随着中医对肿瘤相关性贫血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在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齐鲁民间体育游戏独特的健身、娱乐及文化价值已被世人充分肯定。但并不代表游戏具有永恒的生命力,现实中齐鲁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生存环境堪忧,许多游戏在逐渐消亡。只有良好而健全的文化传承机制,才能使齐鲁民间体育游戏能够屹立在文化之林,得以顺利延续和传承。本文通过对中西方体育的比较,展望未来齐鲁民间传统体育游戏。  相似文献   
17.
1996年 4月至 1998年 4月 ,以嘉陵江北碚段收集和人工繁殖饲养的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南方鲇雌鱼性腺为材料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其卵子的发生过程 ,共分为卵原细胞期、卵黄发生前期、卵黄发生期、卵黄发生后期和成熟卵子 5个阶段 .卵原细胞的核质比例大 ,有中央大核仁 ,胞质中细胞器少 .处于卵黄发生前期过程中的卵母细胞 ,核膜波曲 ,核仁物质外排明显 ,有线粒体云的存在 .线粒体云主要由线粒体组成 ,同时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及泡状结构等组分 .卵黄发生期的主要标志是皮层泡的出现 ,皮层泡由高尔基体产生 ,到卵黄发生旺盛阶段 ,核仁物质大量外排 ,排出的核仁物质在胞器、膜性小泡或直接在胞质中沉积形成卵黄小板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胞器丰富、功能活跃 ,其中 ,线粒体尤为突出 .卵母细胞的胞饮作用也特别明显 .卵黄发生后期 ,卵黄物质占据卵母细胞的大部分 ,各种细胞器减少 ,功能减退 ,卵黄合成能力大大减弱 .到成熟卵子 ,卵黄物质几乎充满整个细胞 ,除少部分细胞器维持卵子的功能外 ,其余的均沉积卵黄物质形成卵黄小板  相似文献   
18.
对500名(男246,女254)13~17岁临夏回族青少年头发和指甲中的Fe、Cu、Ni、Zn、Mn、Pb、Cd、Mo、Se和Ca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十种元素在人体的头发和指甲中均存在,但男女之间有差异,其共同特点是头发中的Cu、Zn高于指甲,Cd、Mo和Se元素的含量男女均极少,且无差异(p>0.05),男女指甲中的Pb、Fe含量均高于头发(p<0.05);男性指甲中的Mn高于头发(p<0.05),而在女性无显著差异;Ca作为一种常量元素,男女指甲中的含量均极显著地高于头发(p<0.01)。证实测定人体微量元素时,只测定头发中的含量不能完全代表元素的分布特征和变化情况,指甲和头发对于研究人体微量元素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蒿素合成生物学及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庆平  鲍飞 《科学通报》2011,56(27):2289-2297
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仅见于青蒿, 但其"上游"途径为真核生物所共有, 可望通过"下游"途径重建, 在真核微生物(如酵母)中全合成青蒿素. 过去10 年来, 青蒿素合成基因被国内外研究团队陆续克隆并导入酿酒酵母细胞, 已成功合成青蒿酸及双氢青蒿酸等青蒿素前体. 由于酵母缺乏适宜的细胞环境, 尚不能将青蒿素前体转变成青蒿素. 因此, 青蒿依然是青蒿素的唯一来源, 凸显出继续开展青蒿种质遗传改良的必要性. 我国科学家采用"开源"或"节流"等策略,已相继培育出多种转基因青蒿植株或品系, 为实现青蒿素的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 青蒿素生物合成的限速步骤尤其是终端反应机制已基本得到阐明, 有助于开展青蒿素形成与积累的环境模拟及仿生, 从而为彻底缓解青蒿素的供求矛盾创造先机. 本文最后讨论了产青蒿素前体微生物专利的作用及中国避免这些专利壁垒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一篇文章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和该文的被引频次两个维度,提出了衡量该文外显成长度的相对指标.该研究涉及的引用数据及每条参考文献的被引数据均来自网络版科学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检索日期为2010年4月最后一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